探寻定力的根源
■向贤彪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是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是对奋斗目标的坚韧执著;“富贵不染其心,利害不移其守”的定力,是对品行操守的矢志坚守。
有一种素养叫“定力”。对于普通人来说,有没有定力,影响的只是个人的进步和前途,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有没有定力,既关乎个人的形象,更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因此,广大党员要努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这样才能在各种挑战和考验面前不改志、不移心、不变色,让人生之路行稳致远。那么,这种矢志不移的定力从何而来呢?
从理想信仰中来。革命年代,张闻天同志在给延安公学学生的一次演讲中说,长征中我们的确碰到了无数困难……然而我们那时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无论如何要克服这些困难,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航船有了压舱石,吃水就深,航行就稳。人生如船,理想信仰就是压舱石。面对当今思想多元、多样、多变,面对使命任务责大、任重、艰巨,共产党员有了理想信仰这个压舱石,才能不为任何利诱所动,不为任何杂音所惑,不为任何困难所扰,永葆政治本色和奋斗精神。
从红色基因中来。红色基因中有信仰,能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红色基因中有定力,能使我们“风雨不动安如山”。习主席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曾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走进历史、缅怀先烈,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以滋养、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以提升,从红色基因中获得定力定心的力量,引导我们进入崇高的人生境界。
从实践锻炼中来。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到“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民谋一辈子福”的张连印;从“水不过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到“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的廖俊波……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为人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磨砺了自己的意志品格,升华了人生之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增强定力,就要多向榜样典型学习,在复杂斗争和艰巨任务面前,坚决克服退缩和畏难情绪,勇于投身斗争实践,经风雨、见世面、挑重担,逐步在实际斗争的锻炼和各种考验面前培养出强大定力。
从严格自律中来。定力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在严格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提升,在加强修养、严格自律中不断坚定。广大党员必须不断强化自律意识,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审视自身言行,将纪律规矩立于心头,内化为行,如此才能做到“吾心有主”,“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成就一番事业。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