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口述史让历史更加丰富鲜活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5-04-25 15:05:43

近年来,口述史成为学界甚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吸引了多学科、多领域人士的广泛参与。口述历史是通过访谈记录和保存个人记忆与经历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可弥补传统文献史料的不足,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细节,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

传统历史文献记载人物和领域等史实有限,且多为静态史料,厚重有余生动不足,口述历史则可保存鲜活的个体记忆,填补传统书籍等历史记录的空白。此外,传统历史记载多关注重大题材,惯于宏大历史叙事,许多微小的历史事件未被文献记载。口述历史恰恰可以通过个体亲历者的讲述补充这些缺失的视角,揭示被忽视的历史微观侧面,提供传统史料难以提供的生动细节。

从这个意义上讲,口述历史可为致力于以小见大的微观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通过日常生活、情感体验等个体记忆折射宏观历史进程,通过个人小故事反映时代洪流的大变迁。当前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代表的“四史”领域的口述历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有许多重大历史题材需要通过口述访谈,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历与亲身感受予以记录和呈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诸多重大事件,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可从微观记忆来反映宏大历史,通过个体生命叙事丰富单纯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史书的记载。

口述历史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保存濒危历史记忆,实现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抢救性记录。如对目前还在世的老红军、抗战老兵、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抗美援朝老兵以及年迈的著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进行口述访谈获取其记忆,可以保留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具有重要的存史功能。

口述历史还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之前社会关注较少的无文字传统的文化,如少数民族口传史诗、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口述访谈保留这些历史文化资料,亦尤为重要。目前山东、浙江、北京、江苏等地都陆续出版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述历史丛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外,口述历史还具有实现“人人参与记录历史”的独特价值。口述历史将“人”置于历史中心,赋予历史多元视角,通过亲历者有血有肉的讲述增强历史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达到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呈现更多的历史温情,增强普通大众对历史的兴趣。口述历史可以让普通民众真正进入历史,通过个人视角揭示被宏观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小历史”,带有鲜明的大众化特征。近年来,在地方史、村史、家族史等乡土历史的建构中,对相关人士的口述访谈,使得大众对历史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大为提升。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为口述历史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口述历史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鲜活、传播载体更加丰富多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口述访谈形成的录音、录像等史料载体,能保留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非文字信息,可以充分还原历史现场感。在口述历史访谈的提纲设计、访谈资料的转化、后期整理及保存,以及利用口述史料开展研究等方面,研究者都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平台辅助进行,降低了参与口述历史的门槛。比如,在访谈前,利用大语言模型对访谈内容的相关史料进行信息检索与分析,可快速帮助访谈者获得对访谈对象的初步认知,提出针对性的访谈问题。同时,在口述历史作品的传播利用方面,还可充分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最大限度地扩大口述历史作品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口述历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口述历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口述历史研究领域日益拓宽,访谈对象的身份日趋多元。文学、科学、艺术、体育、旅游、建筑、教育等专题口述历史,以及工人、教师、艺术家、妇女、记者等不同社会群体的口述访谈,成为口述历史的重要研究领域。与此同时,社会各界进行了大量口述访谈工作,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丰富面貌。目前全国各行各业已完成访谈的口述史料,各地一些图书馆或档案馆也开始收藏利用。如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已保留了大量的现当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专题的口述史料。

由上可知,不论是记录个体在历史事件中的亲身经历与切身感受、对濒危历史记忆的抢救性记录,抑或实现“人人参与记录历史”,还是在各个领域的日益拓宽、访谈对象身份的日趋多元,口述历史这些独特功用和广泛应用无疑都有益于为历史研究提供生动鲜活的宝贵史料。

(作者系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