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春运第一天。
与往年不同,在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的形势下,一些人响应各地“非必要不流动”号召,选择就地过年。
就地过年怎么过?回家过年如何回?贴心的岛妹给大家整理了春节期间出行的权威信息,一起来看。
1月28日,福州站开出2021年首趟春运列车。图源:新华社
一
首先,“过年政策”分级分类。中办、国办《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
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把人员流动降到最低,防止因人员流动导致疫情传播扩散;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特殊情况需要出行的,需经属地疫情防控机构批准;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确需出行人员原则上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那么,低风险地区拟出行人员怎么出行呢?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通知写明:1月28日至3月8日期间,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确需省际、市际出行的,应持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其他人员应持健康码“绿码”出行,在体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流动。
拟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不需隔离,但需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出行人员如何获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你可以在当地任意一家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截至目前,全国核酸检测能力已超过1500万份/天,可以保障春运期间大家的检测需求。
1月27日深夜,北京站工作人员在站内进行消毒。图源:新华社
二
今年政府提倡的就地过年,可以减少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利于疫情防控;同时也节约了返乡、返城时间,利于节后复工复产。
但就地过年是个系统工程,如何让广大务工人员“留得下、过好年”,人社部会同多部门推出了“四留”举措:鼓励企业发放“留岗红包”;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错峰放假或调休;开发一批消杀防疫、社区服务等临时性岗位;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指导,为失业者兑现失业保险待遇。
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截至目前,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已为就地过年务工人员发放稳岗补贴、消费券;福建、广西等地为企业发放稳产满产奖励和招工奖补;湖南、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为留守家庭送去过年礼包,减少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在年节物资供应方面,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每周组织投放2万-3万吨中央储备肉;组织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餐饮、住宿、商超等生活服务网点春节不打烊;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配送不断档;每天对全国18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与批发价格进行动态监测,让群众放心消费。
如果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家中的老人、孩子怎么办?对此,一些地方在春节前就对本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排查与分类帮扶。为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优化简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和其他困境儿童认定审批程序,符合条件者当月申请、当月审批、当月发放生活保障金。
就地过年同样不能缺少休闲娱乐活动。不少地方卫视将编排播出主题多样、类型丰富的电视剧、晚会、纪录片、动画片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观看需求;为了不让人们“闷在家里”,各地也结合实际提供乡村游、周边游,开放公园、体育场等户外活动空间。
三
最近一段时间,岛妹收到不少岛友留言。有人说自家村里要求返乡者一律自费统一隔离;有人反映从低风险地区回家却被老家居委会一再拦截、全家被监控;甚至有网友吐槽,中央要求非重点人群“从低风险地区返乡持绿码即可”,到省里变成“要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到市里变成“居家隔离”,到村镇就变成了“禁止返乡”。
对相关政策层层加码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态:“就地过年的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中央文件规定得非常明确,各地在政策执行时,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有的地方采取‘一刀切’措施,这是坚决不允许的。”
春运工作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民生工程。如果以防疫之名,不分情况就把返乡人员限制在家或禁止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看起来手段够硬,实际上有违国家政策的初衷,会损害群众权益甚至加剧社会矛盾。
其实,一些地方制定了很好的防疫细则,避免“一刀切”。比如,在浙江,有关部门结合不同地区的返乡人员数量及人员往返地,将农村地区按红、黄、蓝三色区分,随时进行动态调整;在贵州,当地政府对返乡的农村户籍人员进行补贴,降低核酸检测费用,提高了返乡人员配合政府进行疫情防控的积极性。
可见,真正要“加码”的,是科学、精准、有温度地做好疫情防控的行动力,而非为了免责而变本加厉的“土政策”。
文/点苍居士、云中歌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卫健委网站、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来源:海外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