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萧衡钟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博士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于12月10日在福建厦门举行,几位在大陆工作的台湾青年代表获邀在论坛上分享创业历程,出席并发言的中国海峡研究院理事长雷希颖表示,大陆是最善待台湾青年的沃土,有最广阔的市场、最大的潜力来接纳台湾青年的创意与奋斗,“青年”已俨然成为了海峡论坛的实践主体。
自台湾发生“太阳花学运”后,台湾内部的社会转型与政治生态发生重大翻转,青年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大陆也积极为两岸青年往来、与协助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各项惠台政策落地,吸引台湾青年“首来族”来大陆旅游、参访乃至求学、求职,积极扩大台青群体接触覆盖面,期能更多台青有来大陆旅居经验,通过自身交流与互动体验,改变台青对大陆既有刻板印象,增加台青对“两岸是一家人”的认同感,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贡献。
例如第十届海峡论坛的参加者,除了要求“年龄14-65岁,身心健康者,无重大疾患”者,同时也欢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尚未到过大陆的台湾同胞”,可见大陆对台湾“首来族”的包容和开放态度。
推动台青的“在地化同等待遇”
大陆宣布“31条措施”后,显示大陆对台青已从“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论述出发,强调务实态度,期待让台青从“有感”走向“心灵契合”。
而为了让来大陆发展的台青能有参与感、获得感、融入感、幸福感及荣誉感,“31条”诉求解决台青普遍关心的问题与障碍,以增进台青利益,务实的推动与落实更大更好的措施,建立台青在陆生活与发展的友善环境。
相关措施包括有在地化同等待遇、奖学金及助学金、各式荣誉称号、参加营队或研习班、提供海外旅行或居住的台湾民众领事保护与服务等方面。
例如在“31条”中提到在陆工作台胞可参加劳动模范评选后,国台办来年也发布《关于将在内地(大陆)工作的港澳台职工纳入当地劳模等荣誉称号评选范围的通知》,将台湾居民也纳入大陆劳工模范的评选,加强赋予台青如“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等各类荣誉称号。
推动台青“积极性差别待遇”拔尖扶弱
“积极性差别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指个体处于不利的情况,政府积极介入,给予特别优厚的待遇,通过一套完善的补偿计划或策略,以减少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与文化剥夺(culturally deprivation),造成弱势者与一般者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要能考虑到对象的特殊条件而给予不同的投入,期能达成机会均等。
大陆对台湾青年的政策除落实“在地化同等待遇”外,另外还积极加强“积极性差别待遇”措施,如每年提供给台青的实习与就业机会数量、每年编列台青工作专款、提供台生考试加分待遇、提供台生奖助学金、各式创业减免或优惠措施等。
这项措施的意涵在于,由于来大陆生活与发展的台湾青年身份背景、成长环境、机遇发展、经济水平、家庭政治立场均不尽相同,也因此,大陆提出“积极性差别待遇”的措施,多面向发掘各领域及各类型的台青,让台青在大陆得以更好的发展。
提供专业职位吸引台青专业人才赴大陆发展
相较于过去较为笼统的“与台青分享机遇”、“更好的发展机会”论述,在“习五点”之后,大陆聚焦于“让台青发挥所长”,将台青赴大陆发展与本身专业专长相结合,提供具专业发展性质的职缺机会,吸引具专业及理想抱负的台青人才。
首先,除大专院校教师外,大陆亦已推动招聘台籍学前教育及基本教育师资赴大陆任教,并进一步开放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历的台籍民众,可申请大陆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其次,福建也针对台青,招揽担任小区主任助理、小区规划师、小区营造师、科技特派员等职,国台办将其定调为“从专业角度协助当地开展乡村振兴和小区建设工作”,期望台湾青年在小区工作上的创意与能量来伫立乡村振兴。
而担任科技特派员更可让台青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帮助农村、农民理清发展思路,或根据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品牌,提高农民收入,协助乡村振兴。
再者,试点推动台湾证照免试换证在大陆执业,包括厦门自贸片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福建省内台企,持有台湾技术士的证书即可享受与大陆技能人才同等的待遇和各类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方便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
福建全也省进一步扩大直接采认台湾职业技能资格,包括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美容师、美发师、汽车维修工、眼镜镜片制作、车床、铣床等20个具台湾专业证照技能资格的台湾居民,可免试赴福建省人社部门直接采认,核发大陆的职业资格证书。
此外,大陆并结合各类型的“引才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双百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福建自贸区等重大经贸政策与法规松绑,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持续推陈出新,积极发挥台湾青年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但在现今两岸信息传播及网络通信平台发达的时代,两岸青年间在网络上的接触或交流日趋热络,却因信息接收不对等、双方认知落差及意识型态差异,往往造成一波波的网上论战及冲突,反而造成了两岸青年先入为主的相互敌意与不友善。
要如何化解两岸青年的网上对峙、让台湾青年在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能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仍待各方排除、缓解台湾官方民粹意识形态的阻隔,两岸融合发展仍在进行中,仍须继续努力。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