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民指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切香肠”和台湾“身份政治”可能导致台海再爆对抗 USCET视频
美国资深外交官傅立民(Chas Freeman)指出,《中美联合公报》在今天仍极有意义。然而美国在对于台湾问题承诺方面有许多“切香肠”的行动,加上台湾“身份政治”的出现,产生了相当大的可能性,在台湾海峡恢复暴力对抗,而这种对抗可能将涉及美国。
曾任美国驻华公使和美国助理防长的傅立民日前出席中美教育基金会举办的纪念尼克松访华50周年在线研讨会。50年前发表的《上海公报》对于台湾问题的阐述,以及在乌克兰危机当前,中美俄三角关系对于台湾问题的意涵,成为热议话题。
《上海公报》提到“美方认识到(acknowledge),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Chinese)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尼克松访华时任美方首席翻译的傅立民解释了《公报》中用词的细微差别。傅立民说,acknowledge在英文中的语义强于take note of(注意到),但弱于recognize(承认),是一个中等程度的词汇,表示美方“知道和了解”的意思。而将Chinese翻译为“中国人”是完全恰当的,因为当时双方讨论的形势背景是尚未终结的中国内战,用“中国人”是没有争议的。有人宣称这里的Chinese指的是“华人”,而不是“中国人”,那是因为后来“台独”运动出现,有些台湾人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傅立民强调,中美之间的联合公报在今天仍极有意义(terribly relevant),不幸的是,许多人没有读过或没有记住其中的精神。他指出,美国在《公报》中对于台湾问题承诺上有许多“切香肠”的行动,加上台湾“身份政治”的出现,产生了相当大的可能性,在台湾海峡恢复暴力对抗,而这种对抗可能将涉及美国。
研讨会举行之际,正值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进攻。主持人、中美教育基金会主席张之香关心普京在乌克兰的行动可能如何影响北京对台湾的计划。
傅立民指出,一方面,中国在反对美国通过北约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俄罗斯边界的问题上与俄罗斯有相同观点,中方将此与台湾问题做模拟,反对台湾成为美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因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中方完全赞同普京要求重新谈判欧洲安全架构,以让俄罗斯安心而不是感到威胁。
傅立民表示,中国对于北约的理解也与俄罗斯一样,北约曾被正确地描绘为纯防御同盟,但后来在塞尔维亚、科索沃、阿富汗、利比亚的一系列行动,都不是防御性的行动。在这点上,中俄也走到一起。
傅立民分析,现在说乌克兰危机会是怎样结果,对台湾意味着什么,还为时过早。如果由动武支持的“胁迫性外交”能够成功地产生一个可谈判的调整,则可以将之视为一种模式来解决台湾问题。如果不能产生谈判,则将更确认北京的感觉:在台湾问题上没有通向和平解决方案的道路,将来某个时候动武就成为必要。
傅立民指出,美方经常讨论军事可靠性,觉得如果不在军事上做出回应,美国的信用就遭受损害,但某种程度上,美国在进行军事回应时失去的是外交信用,考虑美国“切香肠行动”以及在伊拉克等地的军事行动,在中国看来美国完全不具外交信用。所以双方非常难以想出如何重新设计出关于台湾问题的过渡办法。
文章来源:中评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