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来源:福建人大网)
(记者 张爽)“以前我们去台湾演出,连头上的别针掉在舞台上都会听到声音,有些观众是沐浴更衣之后才来看梨园戏的。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我们从2008年开始有一个自己的剧场,长期坚持演出,培养了一大群梨园戏的观众,从19个观众到现在的一两千人,剧场的秩序从刚开始嘻嘻哈哈到现在已经不亚于台湾了。”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说。
曾静萍曾率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在台湾巡回演出,那时她感慨,“全中国最好的观众在台湾”。正是这份机缘触动了曾静萍,她看到台湾剧场的秩序,看到台湾观众对梨园戏的尊重,就立下愿望要把这种氛围带到自己的剧场、带到大陆的演出中。十多年过去,曾静萍发现不仅仅是在自己的剧场中,在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的巡演中,观剧群体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那句话是十几年前说的,现在我作为演员对大陆剧场相当满意。”曾静萍说。
在疫情之前,曾静萍每隔一两年就要去一次台湾,在她看来,与台湾同行的交流往来所生发的友情,远远比“文化交流”这个词本身要深刻很多:两岸同文同种,生活方式也相似,与台湾朋友坐在一起毫无隔阂——除了语言的腔调有一点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交流就不必提了,因为大家敞开心扉,共同探讨,就像亲人一样的感觉,这已经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融。艺术与人生、生活与艺术已经共同存在了。”
曾静萍所从事的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由于较完整地保存了宋元南戏的诸多剧作、唱腔和演出规制,故而有着“古南戏活化石”的美誉。古老戏腔唱诵着千年的悲欢,时至今日,落到曾静萍这一代人肩上的是传承与发展的双重责任。
近十年来,曾静萍和她的同事们恢复了很多古老的剧目,她不仅发现了梨园戏真正的精髓和美妙之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戏中找回了闽南的方言。泉州梨园戏的年轻演员也做了一些跨界的尝试,他们组建了“尚好听”乐队,用新颖的方式诠释梨园戏优美的曲调。年轻观众通过“尚好听”认识了梨园戏,再回到剧场,成为梨园戏的观众。
曾静萍坦言,对于这样的创新,刚开始时她是忐忑的,“因为从严格的角度讲,本真的东西是很不应该随便去做剥离的。但在尝试的过程中,我们非常谨慎,把原来的东西留住,加一些新的元素进去,增添了很多时代的色彩。”
古典文化在现代浪潮的冲刷下,面临着如何与年轻观众“相遇相知”的难题。但曾静萍说,不能片面地认为年轻观众就喜欢热闹,有很多经常看戏曲的年轻观众对纯粹的传统戏有一种崇拜,他们因为梨园戏走进泉州,走进曾静萍的剧场,“这类观众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自信。”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