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陆学者: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助力”和“阻力”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      2023-05-25 10:49:07

5月18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名校两岸事务部门负责人研讨会在贵州大学举行。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张宝蓉教授在题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形势与青年学生融合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当前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存在两大“助力”和三大“阻力”。

在“助力”方面,一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助推两岸教育融合发展。2022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9.6%,在校生规模达到4655万人,与美国、印度并列为超巨型高等教育系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此外,特色日益鲜明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也基本建成。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更有信心、有能力、有实力推动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以高校招收台生为例,2023年,大陆高校共有412所高校开放招收台生,比2018年多了105所,覆盖到27个省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台湾青少年学生能够融入到大陆高等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两岸高等教育的差异或差距是深化交流合作的源动力。两岸高等教育在规模与生源、资源与结构、质量与社会贡献、对外开放等存在的彼此优势和不足,依然是催生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源动力。近年来,中国大陆巨型城市区域(如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城市群(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以及各类中小型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要素的内外部流动与合作的需求更加迫切,也对两岸教育交流有很高的期待。

张宝蓉教授认为,当前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存有三大“阻力”:

一是台湾当局主导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结构性调整。2016年8月,台湾当局开始推动实施所谓“新南向政策”,重点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高等教育交流和人才联合培养工作。2020年12月,美国在台协会与台湾当局签署“台美教育协议”,对外开放格局再次发生结构性调整。

二是民进党当局推动两岸教育脱钩断链意图明显。2016年以来,台湾当局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限制性措施涉及两岸高校相互招生与学历互认、两岸高校校际协议、科研课题合作、青年学生交流往来、教师互聘互访、陆生在台就学、台生来陆就学与就业等方面。这些限制性措施造成的直接危害是:弱化了台湾地区支持两岸交流的社会力量,导致了两岸青年学生更加疏离。

三是两岸高等教育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格局尚未形成。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四十多年,取得一系列成绩,但学生联合培养、合作办学、教师互聘、科研成果共享等资源互补型合作项目的规模不大,学科专业、图书数据馆藏、科研设备等的交流与共享有待拓展。双边认可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定位和目标缺乏,共通的信息沟通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人才培育与管理机制等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由于两岸高等教育内在依存度不强,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张宝蓉教授指出,实现两岸青年学生更快更好发展是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核心任务,期待两岸高等教育能够以高校、学科、专业为依托,早日建立正常有序的青年学生联合培养秩序,开辟出更多更具专业性、可持续性的专项交流合作项目,促使青少年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来源:香港“中评社”)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