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赴浙江专题调研——
倾听台湾乡亲诉求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脉动)
从西子湖畔到北仑港区,从“公望两岸圆缘园”到半屏山“同源同根碑”,从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到温州台商科技产业园……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长郑建闽率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赴浙江省开展两岸融合发展专题调研。
这是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首次集体调研。代表们走访了杭州、嘉兴、绍兴、宁波、温州5市16个区县;召开了3场座谈会,听取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工作的情况通报,与在浙江常住台胞沟通交流;实地调研考察了7家重点台资企业、4个两岸产业园区……“此次调研主要围绕浙江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增进台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协助解决台胞台企困难和问题,支持台胞台企融入新发展格局、参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等议题。”郑建闽介绍。
首次集体调研
聚焦两岸融合发展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这首民谣传唱于海峡两岸之间,也让两岸半屏山的所在地——浙江洞头和台湾高雄结下了不解之缘。
浙江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商缘相连,是两岸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在两岸交流史上留下“合璧”佳话的《富春山居图》便诞生于此——元代画家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创作的《富春山居图》,历经磨难成了两段,分别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首次实现“合璧”。此次代表们走访的黄公望村和“公望两岸圆缘园”,便得名于此。
“你们的祖籍在台湾,我们的祖籍在大陆。”听罢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的介绍,温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张宪清笑着说,真是“两岸一家亲”。在洞头半屏山顶“同源同根碑”前,代表们为两岸融合发展留下新期许。
台菜餐厅、古琴工作室、幸福市集……位于杭州市富阳区的“公望两岸圆缘园”,不仅生动展现两岸交流合作的成果,也为台湾青年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平台。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陈贵静看到黄公望村以及“公望两岸圆缘园”以画卷为媒、用山水传情,推进两岸文旅融合、景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感触良多,这次调研让她受到很多新的启发。
“‘圆’两岸同胞一个梦,也展现出两岸同根同源的‘缘’。”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台联会长曾力群非常欣赏“圆缘园”这个名字。“园区优惠政策不但为台湾创业者提供店面,还可以助力做电商、物流。希望‘公望两岸圆缘园’不但能吸引台湾青年过来,还能让他们留下来有更大发展。”曾力群说。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廖志豪在上海大学担任科研管理部副部长、艺术创作处处长,曾多次参与或组织两岸青年交流活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展现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也给人以启发,那就是在文化保护传承中融入新元素。两岸文化交流要用青年懂得的语言去做,比如可以把有意义的内容融入年轻人喜爱的游戏中去,在载体创新等方面开拓新思路。”他说。
关注经验做法
服务台企共创双赢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台商投资大陆的重要省份。自198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起,浙江已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1万多家,实际利用台资310多亿美元。
在浙江,许多台商扎根几十年,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自1995年落户嘉兴,我们已成为全球较大的紧固件制造厂商之一,‘小螺丝’走向了‘大世界’。”在嘉兴,晋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代表们介绍。
在绍兴,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周桂文介绍:“公司意识到大陆市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总部从台湾迁到上海。如今,公司正在投建鼎捷智创芯基地项目,将聚焦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等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应用,推动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以前绍兴的支柱产业是以纺织业、印染业为主的传统产业,近些年积极引进集成电路企业,其中不少是台资企业,发展速度快,落地见效也快,产业转型比较成功。”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陶骏介绍,不仅绍兴,嘉兴、宁波、温州等地也有很多两岸经贸合作的成功经验。他认为,“浙江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调研中,代表们听到不少台湾乡亲对于浙江营商环境的肯定。在绍兴,一位台商称赞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园区建设很快,“疫情期间也没耽搁”。“去年疫情严重时,我们在隔离酒店设了一道玻璃墙让双方隔墙对接”,绍兴市台办负责人介绍,可见可听的玻璃墙让“隔离”与“招商”兼得。
“此次主题调研,我们不仅听取了台湾乡亲的意见和建议,考察了浙江两岸融合发展的情况,还希望所有代表能有所收获,学习借鉴浙江的好做法、好经验,对日后的代表工作有所帮助。”郑建闽说。
聚焦意见建议
关心台湾乡亲诉求
祖籍广东梅州的黄仁成,到浙江已经30年。这些年来的发展,让黄仁成感慨道:“我初到时人生地不熟,有些惴惴不安。后来发现,这里不但是投资的好地方,对台湾同胞的照顾也无微不至。结婚手续怎么办、孩子上学没户籍怎么办……当地台办都帮我们一一解决。”
“台商的困难之一是土地紧缺,小微企业尤其困难。”一位台商表示。面对中小企业的呼声,温州开创“联合开发建设,精细产权分割”的台商投资新模式。7月揭牌的海峡两岸(温州)大健康产业园核心区,专门辟出近90亩设立温州台商科技产业园。产业园采用统一设计、建设和运营模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集智能制造、总部经济、孵化加速等于一体,目前已有12家总部和科技企业入驻。
温州柏元经贸有限公司是入驻企业之一。该公司设计生产的护目镜、滑雪镜等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在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的温州,工厂面积有限,产能一直难以提高。“这次入驻产业园,工厂用地大幅增加,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董事长黎辉隆说。
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永东听后表示,这种产业园模式值得土地资源同样稀缺的厦门借鉴,可帮助具备市场前景的小微台企转型升级、继续发展。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富丽(香港)国际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培辉表示,一路走来,感受到台企对于在大陆发展的信心,“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由于跨海峡征信困难,有台胞希望能在大陆便利办理贷款、信用卡等业务。“我之前听到台湾乡亲有不少类似诉求,此次看到浙江省台办会同浙江省农信联社发行的‘丰收台融卡’,既解决了台胞生活需求,也帮助他们在大陆逐步建立起征信体系,目前已发放3000余张,这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台联会长林青表示。
座谈会上,多位台胞还就如何落实同等待遇政策表达了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颜珂表示,台湾乡亲反映的情况,将带回去尽快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意见建议。
“学习借鉴好做法好经验,把台湾乡亲的心声带回去,共同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台湾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们满载收获与托付,结束了这趟倾听、考察、探讨、思考的调研之旅。(来源:人民日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