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潮起东方·中国外交之一带一路】打通国际运输“大动脉” 中欧班列谱写丝路新传奇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11-22 09:39:55

潮起东方·中国外交

【导语】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一步步走深走实,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也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中欧班列联通世界加速跑


2013年,嘹亮的汽笛声拉开了陕西对外开放的新篇章。首趟西安至阿拉木图的国际货运班列从新筑车站(如今的西安国际港站)出发,经亚欧大陆桥通道进入哈萨克斯坦。

2016年6月,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启用,习近平主席在波兰华沙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标志着中欧班列驶入了统一规范、合作共赢、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图为今年第10000列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摄

图为今年第10000列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鸣笛启程。新华社记者魏一骏 摄

如今,中欧班列已由高速增长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在国内,中欧班列已经形成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五大口岸出境的西、中、东3条运输主通道,时速120公里的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已达86条,联通中国境内112个城市;在境外,中欧班列初步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通道,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的100多个城市。

截至今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7万列、运输货物731万标箱,其中今年1-8月开行11638列、发送货物12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23%。中欧班列国内段日运行距离可达1600公里、国外段可达1000公里,回程班列与去程班列的比例达到85%以上。

如今中欧班列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名片,往昔的驼铃古道上,一列列“钢铁驼队”载着各类货物,诉说着延续千年的世界贸易情缘。

“带货”能力有多强?


10年来,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拓展到包括汽车整车、机械设备、家具建材、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在内的53大门类5万多种商品。欧洲运往中国的货物品类从早期的木材、汽车及零配件等,逐步拓展到机电产品、食品、医疗器械、机械设备、酒类等。经由中欧班列,“中国制造”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更多欧洲产品也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据统计,中欧班列运送货物价值累计超3400亿美元。

7月29日,满载11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启程。(新华社发,时宽兵摄)

7月29日,满载11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启程。(新华社发,时宽兵摄)

中欧班列依托陆桥,向陆而生,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相较于海运和空运,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5,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4,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在满足高附加值、强时效性等特定物流需求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以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为例,每周三、周六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10日后可抵达杜伊斯堡,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压缩30%以上。同时,中欧班列也是最为绿色的运输方式之一,平均碳排放量是航空运输的1/15、公路运输的1/7。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的韧性凸显。在海运、空运不同程度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逆势跑出“加速度”,年均增长26.3%,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近1500万件,被誉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多个国际知名物流协会公开表示,中欧班列为世界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全球供应链紧张难题、增强国际物流保障能力的可靠物流方案。

驰而不息的中欧班列,让不沿海、不沿边的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一跃而成开放前沿,打开了发展新空间。中欧班列开通后,重庆、成都等地迅速成为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西安、郑州、武汉等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的外向型经济产值均实现显著增长。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中欧班列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的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也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长安号中欧班列在西安新筑车站内装卸集装箱(2019年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长安号中欧班列在西安新筑车站内装卸集装箱(2019年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中欧班列促进了亚欧大陆合作共赢。得益于中欧班列的发展,欧洲的优质产品更快捷地出现在中国货架,德国杜伊斯堡、荷兰蒂尔堡、波兰马拉舍维奇等中欧班列重要过境点和集散地迎来发展新机遇。10年来,中欧班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平台、物流平台等融合发展,培育出新的产业集群,助力沿线内陆城市对外开放。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经济史专家理查德·格里菲斯指出,中欧班列是横跨欧亚大陆的物流干线,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很强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

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陆上运输新通道,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近年来,中欧班列跨境运输需求旺盛,开行数量强劲增长。新冠疫情期间,在海运、空运不同程度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实现开行数量逆势增长和安全稳定运行,不断跑出“加速度”,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中欧班列不断加强市场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进一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此次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取得48项合作成果,包括上线中欧班列门户网站、发布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推行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电子提单等,必将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让各方更好地共享中欧班列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成为畅通中欧及沿线国家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德国国际铁路货运商业协会主席欧拉夫·克鲁格看来,中欧班列对促进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推动欧中贸易往来更加深入,也将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欧班列快速高效,为沿线企业带来了商机,促进了口岸经济、枢纽经济繁荣发展,成为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

谱写新时代友谊发展新篇章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在亚欧大陆搭建起经贸合作的新平台,不断描绘着合作共赢的发展图景。

2023年5月9日拍摄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23年5月9日拍摄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中外合作的新基地,更是贸易联通的新起点。在连云港,经过多年运作,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日渐成为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联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有数据显示,同样运一批货物从中国到欧洲,中欧班列运输费用约是航空运输的1/5,运输时间约是海运的1/4,且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这样的运输效率备受各国企业青睐。如今,往来中哈物流基地的班列,让两地间的贸易流通效能得到充分释放。这是中哈两国互联互通的新起点,同时也铺就了中国与亚欧国家交流协作的友谊之路。

这是欧亚大陆的桥头堡,更是经济腾飞的新速度。中欧班列车次和线路不断增加,真实反映出各国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方面的愿景。从经济发展上看,通过中欧班列所带动的铁海联运、公铁转运、直达货运等运输模式建设与探索,无疑丰富了各国运输方式转型交流发展,推动了班列起点城市、终点城市间的全方位沟通与合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出了更多有活力的全新增长点,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合作的“新引擎”,为全球经济持续回稳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

这是世界目光的聚焦点,更是人民期盼的新希望。作为一条双向奔赴的纽带,中欧班列所构建的陆海联运大通道,在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每年有5万多种商品通过“钢铁驼队”由中国抵达欧洲,来自欧洲的机电产品、医疗器械、机械设备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奔向中国。在中欧班列的推动下,区域合作硕果累累,这也一定会给各国人民带去美好未来的新希望。

一趟趟横跨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在嘹亮的汽笛声中奏响互利共赢、携手同行的发展乐章。我们相信,未来伴随着更多联运模式开发落地,中欧班列必将继续谱写中国与世界友谊发展的崭新篇章。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环球网等


责任编辑:徐亚旻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