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左)、准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右)。(台湾《中国时报》资料照)
“特赦陈水扁”议题,在蔡英文即将卸任之际又被拿来试水温。这个曾被民进党束之高阁的题目,涉及面相复杂,法律上有已定谳、停审中的问题,政治上不仅引来民众质疑,也可能冲击本已相当脆弱的司法信任。因此,在此节骨眼又浮上台面,背后动机相当可议。
陈水扁系列案爆发至今,若从赵建铭案算起已超过15年。陈水扁除了说过一次“我曾经做了法律所不许可的事”,就从未承认任何各界的指控,并以无罪、政治迫害做为响应主轴,这也成了“特赦陈水扁”议题的首要症结。倘若当事人仍拒绝面对法律责任,公权力“赦免”的法理出发点,也就从未存在,这对民进党内的专业法律幕僚而言,可说是想帮也帮不上。
部分推动“特”赦的团体,曾提出较为温和的说法,主张“赦扁可促成社会和谐,弥平政治对立”,这样的立基点,也谓薄弱。首先,陈水扁离开主流政治舞台已久,活跃的支持基数偏少,“赦扁”后能在社会创造多少积极的正面意义,不应过于夸大。且当前的政治氛围,“特赦”扁并非各主流政治团体的高度共识,期待“朝野”携手合作的美丽画面,在“赦扁”议题上是导演不出来的。
因此,令人玩味的是,既然法理、政治层面上的“赦扁”条件均未成熟,为何蔡英文会突然改变态度,从过去避而不谈,转变为“依照相关的法律规范办理”。或许,这是蔡英文亟欲在卸任前,为自身凝聚政治能量,巩固泛英系的党内资源;一旦确定“特赦”,蔡英文既可坐收历史定位,又拉抬英系在党内的政治高度,而所有负面冲击,包括对蔡当局的质疑与不信任,通通丢给几天后就要接任的赖清德。好事我收,坏事你扛,这就是蔡英文的算盘,对泛英系几乎是百利无害的剧本。
有趣的是,过去在与陈水扁的友好清单上,赖清德更胜蔡英文,没想在陈水扁最重视的“特赦”,居然极可能是由后者送上大礼。虽然,陈水扁很可能只是在蔡英文需要政治演员的时候,被迫出演的角色罢了。
蔡、赖角色对调,关键在于赖清德才刚准备就职,必须面面俱到,过去流于争取基本教义派的语言必须有所收敛。反之,蔡英文即将卸下职务,更有空间大胆巩固自身集团的未来。
在后蔡英文时代,蔡英文可说是把手上的权力利用得淋漓尽致,把过去想做但不能做,或日后必须准备的布局,有条不紊地布桩完工。因此,可以确定的是,蔡英文的政治生涯,不会止于卸任,而赖清德的政治麻烦,也不会终于就任当下。蔡、赖之间的纠葛,乃至“泛英系”与“新潮流”之间的竞合,也将继续在博爱特区上演。(作者为自由撰稿者高毓安/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