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则久(1867—1956年),又名寿恒,是近代天津著名的工商业家,是以“实业救国”“专卖国货”而闻名的商界奇才。他的成长经历十分坎坷,因他父亲多病年仅43岁即逝,他只在幼年时读过几年私塾,15岁便到天津义德泰绸缎庄当学徒,学徒满师后,又先后在庆祥、隆聚、德生锦等绸缎庄任职干了十几年,均受到经理重用,积累了很多商业经验,在天津绸缎业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天津港同国外的直接贸易还不发达,英国的料子等大部分洋货需从上海购入。勤快精明的宋则久经常被派到上海去办理采购货物。上海使他开阔了眼界,决定自己也要干一番事业。
(一)
1899年,32岁的宋则久被聘为天津著名大商号敦庆隆绸缎庄经理。他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辟新的业务方式,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打破门第观念,使一些有才能的穷苦孩子被招考录用,以此确保了店员的基本素质。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亲自给店员们授课,他说:“外国设有商务学堂,商人皆此学堂出身。然而我国却无培育商人的学堂,修不成学业者才去经商,这就是中国商人远不及外国商人的缘故。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你们要好好用功,成为干商业有用的人才,为民族争气。”他在夜课中教授商品知识和专业知识,设有清扫、接待、修身、珠算、包装、陈列、量尺、买卖文书格式、决算报告、商品学、簿记学等项课程,教学效果显著,老板大为赏识,天津城里许多人家也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敦庆隆做学徒。他编写了《白话珠算讲义》《商务修身浅说》《中国货币得失论》《买卖法》等讲义,并在敦庆隆夜课的基础上,他又创办了第一、第二、第三“商务半夜”学堂,课程有读写、珠算、英语、日语等课目。两年以后,宋则久总结办学经验,修定《商务半夜学堂章程》,选定教科书,使教学内容日趋完善。他通过读书开阔了眼界,认为教育和法律,是欧美富强的原因。
由于宋则久卓越的经营才能,敦庆隆营业兴旺,誉满津门,全年贸易额达300万元以上。但是,那时绸缎庄采购、推销丝绸和土布,其中大店采购洋布。洋布已经一点点蚕食市场,天津进口商品中,洋布占60%左右。忧国忧民的宋则久从市面危机中分析中商、外商之间争夺中国市场的严峻性,他提出,必须抢救天津市面,提倡国货运动。当时,他受周学熙影响,积极参与北洋实业新政,参与振兴实业的活动,热切希望中国能走富国强民之路。他积极响应倡导,招集股金5000元,又请求政府加入1000元股金,开办了天津造胰公司。该公司开办时间不长,工厂规模又扩大,资本连续扩充3次,最后达5万元,在辛亥革命前的天津民族工商业中,位居资本数额第3位。为增强该公司的实力,他聘请留日归国的张星五为公司董事,从日本购进数台制胰机和制烛机,从德国进口锅炉汽机,生产出肥皂、石腊和香皂。尽管如此,还是抵挡不住外国产品的冲击,企业经营出现亏损。1908年,宋则久将造胰公司委托给刚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严修之子严慈约管理,自己把精力集中在提倡国货方面。
(二)
宋则久深刻认识到,欲救中国之贫弱,只有振兴实业;而打开国货销路,又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道路。1912年,他创立了“直隶国货维持会”,并邀请社会知名人士顾琅为会长,自任副会长,培养不少演讲员经常去宣讲维持国货的思想。为了扩大国货宣传阵地,他利用抵制日货的机会,创办了《白话报》,发表大量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宣传国货运动的重要性。尤为可贵的是,宋则久意识到国货运动的深入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因此,他还编写了朗朗上口而便于流传的白话诗文《维持国货歌》,提出:救中国,用国货。
此时,他还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自行创办一家专卖国货的百货商店。当时,清末官办的天津工业售品所由于经营不得法,正在进行招商承办,于是,1913年宋则久决心辞去敦庆隆绸缎庄经理职务,投资接办工业售品所。售品所开张后,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货源不足,偌大商店,只陈列有300多种商品。宋则久决定:第一,发展自身生产,同时鼓励各工厂生产国货;第二,加强采购,建立起全国性的国货采购网,增辟外地货源;第三,利用文艺等各种形式宣传提倡国货,完善售品所的形象以扩大商品销路;第四,在赈灾、公益事业上投资,以扩大售品所在广大市民中的知名度。同时,宋则久或独资或与人合资办了一些小型工业,如板纸厂、卷烟厂、织染公司等,其中,织布厂有13家,专织“爱国布”与仿洋的漂白布和染色布。另外,售品所还为一些生产国货的工厂如天津织染公司、爱国造纸公司、裕民公司垫付资金1万余元,邀请专门人才为厂家提高技术质量进行指导,扶植他们发展生产,从而能为售品所提供商品。一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国货全都汇集在售品所,成为名副其实的百货公司。
(三)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国货,1915年宋则久决定创办一张商业报纸——《售品所半月报》,来从事进行实业救国的宣传活动。该报纸是天津第一家商业性报纸,由宋则久亲自主持编写、设计工作,显示出他在办报方面的才华。《售品所半月报》以“提倡实业,鼓吹国货,激发道德,矫正风俗,灌输知识,传递技能”为办报宗旨。宋则久亲自撰写了发刊词:“实业不兴,则无以维持人民之生计,故提倡实业。国货不畅销,则实业无由兴,故鼓吹国货。……国货畅销矣,实业故应发达也。……”《售品所半月报》1917年因天津水灾停刊,1920年复刊,1925年再度停刊,前后共出版了7年。后来售品所将部分报纸合编发行,定名为《国民必读》,售品所庆祝成立20周年时,又重新编定,收入《宋则久论著》。
宋则久积极宣传推销国货,于1915年至1918年间,曾多次举办国货展览会、音乐会、游艺会等,用来做广告,宣传国货,使售品所的营业得到很大发展。1923年,群众爱国浪潮更加激荡,增强了宋则久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决心。他把天津工业售品所改名为天津国货售品所,鲜明地举起国货大旗。经过不断努力,到1918年,售品所商品增至3100余种,1919年、1920年分别为3800余种、4000余种,1926年达8000种。利润幅度更大,1917年、1918年仅为5000元,1919年增至1万元。1930年营业额达60万元;从业人员也由最初30人增加到60人。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售品所已经在北京、济南、青岛、上海、郑州、太原、西安等地先后设立分所多处,扩大了售品所的营业。抗日战争期间,天津动荡不安,受形势所迫,天津国货售品所的业务受到极大威胁,1939年不得不改名为天津百货售品所,这对于毕生从事提倡国货运动的宋则久是一个沉重打击。1945年抗战结束后,美国货大量涌进中国市场,再加内战爆发,天津百货售品所业务一直没有很大的起色和转机。1947年,该所增设了国外贸易部,做些进出口生意,以维持商店的生存运行。由于经营范围和商品已经不完全是国货,故又将名称改为中华百货售品所。此时,宋则久已78岁,他仍希望自己能为维持国货而继续奋斗。但是当时各种环境和历史条件都已发生了急剧变化,从此他避居北平香山,潜心著书立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惦记爱国商人宋则久,就派请刘清扬代为去香山探望并邀请他去参加政协的工作。宋则久深感自己年事已高,婉言谢绝了。1956年宋则久病逝于北京香山。他为实业救国、商业救国、国货救国付出了毕生心血,他的爱国精神以及他倡导的国货运动均已深入人心,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近代国货运动的代表人物。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