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晏子春秋》与中国古代伦理秩序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7-25 16:29:08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后期齐国贤臣晏婴言行事迹的专著。晏婴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长达五十余年,促使齐国在诸侯纷争的年代仍然长期处于相对兴盛的地位。《晏子春秋》所著内容集中彰显了晏婴尽礼行忠、以民为本、为政以德、躬行节俭的家国情怀。

尽忠职守 尽忠国家

“礼”是古代社会“五常”伦理价值规范之一,是社会共同遵守的秩序法则,是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制度规范。晏婴认为,人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有礼,因为守礼实现了家庭、社会中的长幼有序、父子有别、上下分明。晏婴特别推崇周礼,强调要以礼治国,用礼来规范伦理秩序。他认为,在礼的规范中,大夫的施恩不应普及全国,民众不懈怠,财货不转移,工商不改行,士人不虚浮,官吏不僭越,大夫不收取公室之利。据《晏子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景公想与晏婴免除礼节来欢畅共饮,但晏婴认为,“礼”对朝廷秩序有着约束作用,如果大夫不讲“礼”,下面的官员就会效仿而变得不恭敬,因而也就无法做到尽忠职守、尽忠国家。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臣子,晏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尽礼行忠”的忠臣。对此,晏婴曾曰:“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即忠臣就是能给君主进献良言善策,不能和君王一起陷于危难。《晏子春秋》所论述的“忠”,不局限于忠于君主,更多地表达了忠于国家、社稷的思想意涵。那么,忠臣之行应该是怎样的呢?对此,晏婴认为,忠臣应该直言进谏,选拔贤人而用之,衡量自己的德行从而担任适当的官职,并获取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俸禄,看到贤于自己的人要学会让贤,不以官位高低作为自己待人的准则,也不以官位高低作为尽忠的标准,对待下属不苛刻,对待上级不阿谀奉承。

以民为本 爱民乐民

民,事之本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的立论基础,其核心要义是重视百姓疾苦,并做到爱民之所爱、乐民之所乐。为政者只有恪守以民为本的理念,注重维护百姓利益,处理好官与民、权与民的关系,才不会失去人格道义,才能维护国家稳定。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提出了利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晏子春秋》贯穿着以民为本的大量论述,包含了晏婴对官民、权民关系的深切思考。

晏婴生活的时代正值春秋晚期,伴随着土地私有化发展和宗法关系的减弱,以及外部压力的减轻,致使对各国君主和官吏权力的约束监督相对减弱,进而造成各国君主和贵族苛责于民、劳役百姓。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向晏婴请教为政者的治国思想和行为问题。晏婴回答说,最高尚的思想是爱护百姓,最淳厚的行为是使百姓快乐,最卑下的思想是苛刻待民;地位卑下而不失去尊贵的德行,委曲求全而不失去正直的品格,“以民为本也”。

作为齐国重臣,晏婴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以民为本、爱民乐民的核心理念,而且在实践中处处彰显着惠民、利民、养民的政治操行。据《晏子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景公为了扩大晏婴的住宅条件,借晏婴出使鲁国之际,把晏婴邻居的住宅拆了。晏婴得知后说,为了扩大自己的住宅而侵犯邻居的利益,违背民心。晏婴坚决不居住,并恢复邻居原来的住宅,奉守不损害百姓利益的准则。

以民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百姓的物质需求——粮食,这在农耕时代尤其如此。而要满足百姓的粮食需要,关键在于保障不误农时。据《晏子春秋》记载,在农收时节,齐景公为追求逸乐,役使大批民工兴建长庲台。有一次恰逢齐景公举办大型饮宴,晏婴虽在旁边陪侍,但心里始终牵挂着无法回家收获的民工。当酒过三巡时,晏婴离开席位,边舞边唱道:庄稼结穗而不能收获,秋风吹来全部凋落,风吹雨打全部飘散,上天无情,不让民活。晏婴唱完,潸然泪下。酒酣耳熟的齐景公明白了晏婴的深意,于是下令停止工程,民工得以回家收粮。

廉洁清正 为政以德

廉者,政之本也。官德是为政者最基本的品格要求和道德规范,体现了为官者道德修养的主体自觉和慎独的自律极致,与治世安邦息息相关。《晏子春秋》所蕴含的廉洁清正、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以以德治吏、良吏治国为主线。

那么,到底什么是官德呢?齐景公与晏婴关于社稷之臣、善为国家等问答,折射出晏婴对这一问题的独到思考。齐景公问晏子,对于国君而言需要什么样的臣子?晏婴答曰:所谓国家大臣,就是能够稳固国家,分清君臣上下之礼。齐景公又问,如何发现治国的贤人名士呢?晏婴答曰:评判贤人名士,要通过观察他的行为作出评价,而不是根据华丽的言辞作出判断。

晏婴在为官期间,始终以廉洁清正为本,心怀清正廉洁之心,坚守道德情操,不随波逐流,是讲官德、重官德、守官德的楷模。齐国相国庆封由于专权遭到众大夫的攻击而逃亡,人们瓜分他的财产并提议把邶殿分给晏婴作食邑。晏婴坚决不接受,认为人人都想生活优裕,但对财富既不能废弃减损,也不能任意无度。在他告老还乡时,主动提出要把封邑还给齐景公,齐景公认为这没有先例,不同意晏子的提议。晏婴说,品德厚重而接受俸禄,是为了体现主上的圣明;品德微薄而退还俸禄,是为了使臣下廉洁。在晏婴看来,自己年老德薄主动把封邑退还给齐景公,这是他廉洁清正的表现。

俭以养德 躬行节俭

齐国建国之初,特别是到齐桓公时期,由于采取了有力的改革举措,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大量积累,齐国的奢靡腐化之风也开始盛行,到齐景公时期尤为如此。《晏子春秋》不仅多处论述了齐景公嗜酒崇乐、华衣美食、大兴土木的奢靡生活,而且贯穿着晏婴对俭以养德的清醒认识。

晏婴认为,只有君主约束自己、节俭为政,才能减轻百姓负担,赢得民心。面对齐景公奢为宫室、广为台榭、丰乐侈游与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成的鲜明对比,晏婴极力劝谏齐景公厉行节俭。据《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问晏婴:我想穿上圣贤之王的服饰,居住圣贤之王的房子,这样各国诸侯会来归附吗?晏婴答道:效法他们的节俭是可以的,如果只是效法他们的服饰房子,就没什么好处。齐景公又问晏婴,作为君王,身份尊贵百姓安定,这样困难呢,还是容易?晏婴回答说,作为君王,节制自己日常的开支,其余的用以照顾百姓,这样就自身尊贵而且百姓安定。

晏婴在劝谏齐景公的同时,更是身体力行、躬行一生。据《晏子春秋》记载,作为相国,晏婴吃的是粗粮淡饭,菜肴也比较简单平常,连齐景公都感到过意不去。晏婴却不以为意,觉得不仅能吃饱肚子,还能有荤菜、素菜的搭配,已经很满足了。他一再婉拒齐景公赐予的封邑、千金、狐裘、宅第、市租、乘马等,成为百官表率。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