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军中原战场防御体系,争取战场主动权,华野西线兵团在中野和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发动豫东战役,以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歼敌9万余人,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军的机动力量,大大改变了中原战场的战略态势,为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同时,该战役的成功实施还坚定了中央军委同国民党军进行主力会战、决战,集中兵力打大歼灭战的决心,间接地促成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提前到来,是解放战争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决战的转折点。豫东战役胜利后,毛泽东感慨地把解放战争比作爬山,现在已经越过山的顶端,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
坚持原则,斗胆直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先后挺近中原,调动国民党军队回防,国共双方各集重兵于中原地区,敌我双方呈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为打破僵局、争取主动,中央军委做出了分兵跃进江南、开辟江南战场的战略方针,决定派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江南下,调动中原敌军南下,打开中原战场局面。但粟裕对此持保留态度,接连发报“斗胆直呈”,认为我军孤军跃进江南,在丧失根据地、丧失群众基础、丢失重型武器装备后很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相反,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看似重兵云集,但要守备大中城市,机动兵力不足,尤其是具有野战能力的机动兵力严重不足。而我军虽然总体兵力处于劣势,但是机动作战兵力多,机动能力强,完全可以以机动灵活的战术调动敌军,集中兵力打几个歼灭战,全面扭转中原战局。中央在权衡利弊后,最终同意华野暂缓渡江,在中原地区寻机歼敌。
因势利导,创新战法。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作战方针,先后打破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是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汲取教训,以兵团规模集中兵力,而且由于中原战场敌人兵力密集,交通发达,一旦围歼不能迅速达成,敌援军到达,便会陷入消耗战的僵局。在此情况下,粟裕大胆提出了集中更大兵力打“大歼灭战”的思想,即:集中一部兵力组成突击集团攻敌之必救,其余兵力组成打援集团阻击增援之敌,力求在全歼被围之敌的同时大量杀伤援敌。粟裕认为,我军通过多次攻打中小城市和机动歼敌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攻坚战、运动战和平原阻击战经验,持续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老解放区和兄弟部队的支援配合下,已经初步具备了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的能力。
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豫东战役中,粟裕多次使用了“围点打援”的经典战法,通过分阶段的连续作战歼敌于运动之中。豫东战役前,中共中央的既定目标是歼灭邱清泉的第五兵团,但由于敌军过于密集,在原有作战方案无法实现的情况下,粟裕立即将目标转为开封,出敌不意攻占开封。战役第二阶段,粟裕又利用敌人急于夺回开封的心理,主动诱使邱清泉兵团占领开封,并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围困区寿年兵团于睢杞地区。战役第三阶段,黄百韬兵团抵达战场后,粟裕又果断改变全歼区寿年兵团的部署,改为围歼黄百韬兵团。最后,粟裕又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和敌我兵力对比放弃全歼企图,及时撤离战场。在战役各个阶段,粟裕始终坚持以机动优势调敌军于运动之中,同时坚持以一部兵力攻敌,其余兵力打援的战法,攻守之际转换灵活、不拘一格,充分展现了其机动灵活、坚决果敢、敢于险中求胜的用兵特点。整场战役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有迹可循,正是淮海战役“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预演。
以点破面,打破僵局。华野在中原战场的攻势作战,不仅提前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而且调动了胡琏、邱清泉、黄百韬等兵团驰援豫东战场,华野西线兵团仅用6个纵队就吸引了国民党军中原地区几乎全部的机动作战力量,造成了中原战场两翼的空虚。几乎在豫东战役的同时,山东兵团在东翼发动兖州战役,中原野战军在西翼发动襄樊战役,几乎兵不血刃拿下兖州和襄樊,歼敌6万余人,自身伤亡不到2000人,至此我军牢牢把握了主动权。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虽然在表面上依然占据开封、济南等省会城市,占有徐州、郑州、青岛、威海等重要城市,但实际上中原地区机动作战力量或被歼灭、或受重创、或被分割,几乎丧失了战场进攻能力,以至于在几个月后的济南战役中,华野的18万阻援大军一枪未发,徐州“剿总”坐视济南丢失。
三军夺气,影响深远。豫东战役的成功实施雄辩地证明了我军有能力在敌重兵云集的中原地区攻坚大中城市、围歼敌重兵集团,有力地震慑了国民党军队,此后敌军在战场上的机动就必须以两个以上的兵团为集群,而且不敢远离大城市和交通线,这也就意味着战场主动权的丧失和作战空间的缩小,直至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军都是畏战如虎,鲜有大规模的主动出击作战,完全是被动应战,甚至是消极避战。豫东战役的胜利坚定了上下各级指挥员决战决胜、敢打必胜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战场,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筹划下分别展开强大的攻势作战,相继取得重大胜利。随后,党中央就开始着手在全国层面部署战略决战,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