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超百万亿元规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国家;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摆脱绝对贫困……75年与时代偕行,中国经济巨轮穿越惊涛骇浪,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回首来路,中国经济以势待时,以时取势;展望前路,中国经济长风万里,光明在前!
当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产出的份额不断增长,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7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服务业发展壮大,服务业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迸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2日在北京开幕,这是9月11日拍摄的国家会议中心展区内景。(图源:新华社)
服务业跃居第一大产业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大力发展工农业,服务业处于辅助地位。1952年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5亿元,1978年增长到905亿元,1953年至1978年年均实际增长5.4%。这一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较低,1978年只有24.6%,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低3.1个和23.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服务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到244856亿元,1979年至2012年年均实际增长10.8%,增速高出同期GDP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是1953年至1978年服务业年均增速的2倍。这一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节节攀升,1985年超过第一产业,2012年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5.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茁壮成长,服务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到688238亿元,2013年至2023年年均实际增长6.9%,增速高出同期GDP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这一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2015年首次超过50%,2023年达到54.6%,连续9年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1978年,服务业对当年GDP贡献率仅为28.4%,低于第二产业33.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2年,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到45.0%,比1978年提升了16.6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对GDP贡献率呈现加速上升态势,2014年达到49.9%,超过第二产业4.3个百分点,成为对GDP贡献率最大的产业;2023年达到60.2%,比2012年提高15.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前,农业和工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1978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仅12.2%。改革开放后,服务业就业人员1994年超过第二产业,2011年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我国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2012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27493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提高到36.1%,比1978年提高了23.9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2013年至2023年,服务业年均新增就业人员741万人,2023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8.1%,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
这是2021年5月10日拍摄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图源: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服务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服务业比重大幅下降,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服务业各行业发展更加均衡。1952年,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合计超过50%,服务业发展相对集中,2023年,两者占服务业的比重分别降至17.9%和8.4%。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兴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2019年至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9%、12.3%和12.0%。
改革开放前,服务业主要为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不大。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完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服务业发展差距亦随之加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虽然存在差异,但协同发展态势愈加明显。202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4个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大量集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84.8%和75.2%。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业9大领域、100多个分部门的外资准入限制陆续放开,服务业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逐年递增,国际竞争力随之增强。2012年以前,我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不到50.0%,2020年以后稳定在70.0%左右,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2001年至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784亿美元增长到9331亿美元,贸易规模在世界各经济体中的排名从第12位跃升至世界前列。
服务业新动能加快培育
9月15日,游客在江苏省泰兴市龙河湾公园逛“月光市集”(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成为主要方向。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万亿元,2020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12.1%;其中,2023年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8万亿、3.9万亿和3.7万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8%、11.4%和6.4%。生产性服务有效提升制造业生产效能,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大大缩短,生产效率同步提升。
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生产。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平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2019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29.7%,互联网平台企业以自身的快速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普及。2023年末,我国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340个,覆盖了全部工业大类,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升。2023年,我国已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灯塔工厂”总数的40.0%。
数字经济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壮大。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速发展,比重持续上升。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40.6万件,占同期全社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四成半,近5年年均增速达到21.0%;2023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软件业务收入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分别达到12.3万亿元和8.1万亿元,分别是2018年的2.0倍和2.2倍。
服务业新经济新动能迅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网约车、在线诊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2016年至202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10.0%;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5.4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供给的日渐丰富,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逐渐普及,教育、卫生、养老、社会服务等事业不断进步。202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53782亿元,比2012年增长197.6%,占GDP的比重从3.4%提高到4.5%;2023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3246个、文化馆(站)和群众艺术馆43752个,分别是1949年的59倍和49倍。2022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4672亿元,比2014年增长62.3%;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是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
展望未来,中国服务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服务开放纵深推进,服务创新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新华社、央视新闻)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