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博物馆收藏了一面70多年的红旗。历经岁月的侵蚀,这面红旗的表面几乎完全泛白,残留的印记深浅不一,那是烈士鲜血留下的印记。红旗的中心,一颗手工绣织的五星紧紧围绕着党徽。唯独清晰的,是写在旗面右上侧“会昌县珠兰区第五乡赤卫军”几个繁体的大字。这面红旗,见证了一段峥嵘岁月和一个感人的故事。
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在西江县禾坑区的游击队在队长朱贵生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军和地主“铲共团”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斗争。为了便于行动,全队轻装上阵,除战士的着装和武器及部队的一面红旗外,其他物品一律不带。红旗始终由朱贵生随身保管。
1934年冬,在一次遭遇战中,游击队员被打散,朱贵生身负重伤,生命垂危,而一起突围出来的副排长彭多春也受了伤。此刻,敌人追捕临近。在这万分紧急关头,朱贵生吃力地对彭多春说:“多春同志,请保管好这面红旗,等革命胜利了再交给组织。”“不,朱队长,咱俩爬也要爬出去。”彭多春说什么也不愿扔下队长。“多春同志,我命令你一定要拼出去,保护好红旗。如果咱俩一起同拼,只能旗毁人亡。”“队长,我坚决服从命令,请你放心,有我彭多春在就有红旗在。”
彭多春忍痛告别了队长后,辗转回到老家西江彭屋。当天晚上,他和母亲一起找来厚油纸,将红旗捆扎实并小心地藏到闲屋灰寮的瓦角下面。然后,彭多春告别了母亲,远走他乡。敌人把彭多春家中财产抢劫一空,还用酷刑逼他的母亲交出“赤匪”儿子和游击队留下的物件。老人守口如瓶,既不说出儿子的去向,也不交出隐藏的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多春于1950年春返回家乡,并到灰寮瓦角下取出包好的红旗。同年3月的一天,彭多春身着整洁服装,洗净手脸,像办喜事一样,恭恭敬敬地将这面红旗交给了区党委,表达了一个苏区游击队员对党和红军的无比珍爱。
(本文选自《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赣州红土地上的经典革命故事》一书)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