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经商求利,这是古今中外普遍道理。世界上真的还有什么人经商不求利的?有!他们就是苏区时期兴国县长冈乡消费合作社的红色商人李奎应等。
1931年,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结束后,敌人加紧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兴国城乡市场萧条,商品奇缺,群众生活必需的食盐和布匹更是有价无市。兴国县长冈乡古林村的苏维埃干部,决定派人去白区采购。群众推选了共产党员李奎应负责,因为他曾经担任过中共兴国地下县委的交通员,机智勇敢,头脑灵活,经常出入封锁线。
一开始,李奎应带着李其香、王仁森两个帮手,冒险从白区采购回三挑稀缺物资,分给群众。群众得到了当时罕见的食盐和布匹,喜出望外,纷纷拿钱,要他们再去采购。
李奎应却对大家说:“不行!这样不行!”
大家面面相觑,以为他要推脱,他又说道:“大家要买东西也可以,以每股五角为标准入股,创办一个消费合作社吧。”大家一听非常高兴。很快古林村集股八十元,创办了一个消费合作社,消费合作社办起来后,他们把苏区出产的物资销往白区,再从白区购回苏区紧缺商品。
古林村消费合作社创办半年,生意十分红火,社员们分得了几倍的红利。而李奎应等人却没有沾半点便宜,因为他们没有工资和奖金,平时在村里卖货自己带饭吃,外出采购时才由合作社开销一点伙食费。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心甘情愿地为群众服务。
1932春,古林村消费合作社的经验在兴国全县推广。1933年1月,古林村消费合作社升级为长冈乡消费合作社,仍由李奎应他们三人经营。群众在社员大会上提议要给他们三人发津贴,乡苏维埃政府也决定给他们每人每月支三元薪水。不料,李奎应三人坚决不肯接受。他们生气地说:“不要太小看我们了!苏区干部都不领工钱,前方红军不发饷,却叫我们领薪水,我们都还是共产党员呢。”他们三个人坚决不领薪水,把合作社办得生意兴隆。
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时发现了他们的事迹,向全苏区推广他们的经验,并发出号召:“每个乡每个区都要学习长冈乡与上社区的消费合作社!”
这就是苏区干部的精神境界,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革命风采!
(原标题:经商不求利)
(本文选自《永恒的初心——赣南苏区红色故事》一书)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