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新中国经济75年 | 奔向繁荣之路——金融事业释放蓬勃活力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4-10-23 10:47:03

新中国经济75年

【导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超百万亿元规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国家;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摆脱绝对贫困……75年与时代偕行,中国经济巨轮穿越惊涛骇浪,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回首来路,中国经济以势待时,以时取势;展望前路,中国经济长风万里,光明在前!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金融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回顾过去历程,展望未来发展,中国有自信、有底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高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

2024年6月27日,沐浴在晨曦中的深中通道(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2024年6月27日,沐浴在晨曦中的深中通道(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金融业的萌芽,可追溯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真正诞生,则是在解放战争年代。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之时,为了统一货币、促进物资交流、支持生产恢复和发展,中央开始着手创建完整的金融体系。

1948年12月1日,是我国金融史上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组建,第一套人民币也随之诞生。之后,通过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并改组官僚资本银行、取缔外资银行的在华特权、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社组织等途径,新中国金融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图源:共产党网)

中国人民银行旧址。(图源:共产党网)

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在人民银行统一领导下的几家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格局,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有效调控了市场货币供求,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数据显示,在“一五”时期的五年间,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从1952年末的93.3亿元增加到1957年末的165.5亿元,对于解决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具有重要作用。不过,历史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中国的金融事业也经历了种种坎坷。但中国金融事业一直在曲折前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与之相伴的是中国金融业的变革。“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没有起到银行的作用。”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开启了金融事业改革的大幕,我国金融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历史走到1983年9月17日这一重要时点,这一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这个文件不只涉及中央银行,还涉及几家当时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这是对银行机制的全面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吕培俭回忆说。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两大职能,同时提出要把我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994年,国务院集中出台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对中央银行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外汇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图源:共产党网)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图源:共产党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金融业开始从政策开放转向制度开放。2002年12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这是将中国资本市场纳入全球资本市场体系所迈出的第一步。

2003年12月,中央汇金公司成立。此后,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启动,4家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造。这一时期,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拓展了我国金融机构的视野,提高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迎风破浪,稳步前行。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一阶段,金融工作聚焦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开放力度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图源:新华社)

中国人民银行大楼。(图源:新华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融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驰而不息。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金融资源不断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多项数据显示,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大国。

金融业规模连连攀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量不过数千亿元。2011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资产规模增长驶上“快车道”,2022年超过400万亿元,今年二季度末已超480万亿元。银行业总资产全球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当下中国已迈入世界金融大国之列。

金融体系更加完备。目前,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体系。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过450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多达4000多家,5家大型商业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理财投资、信息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世界前列,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征信、评级体系基本健全。

2023年4月10日,在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北京分会场,与会嘉宾通过屏幕实时观看沪深两地交易所上市仪式。(图源:新华社)

2023年4月10日,在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北京分会场,与会嘉宾通过屏幕实时观看沪深两地交易所上市仪式。(图源:新华社)

金融市场更趋成熟。我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稳步发展,逐步建立了功能齐备、交易登记托管结算等基础设施多层次、交易产品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近年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规模稳步提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进一步显现。截至2023年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43万亿元,同比增长7.5%,2023年末,债券市场余额158万亿元,同比增长9.1%,稳定成为实体经济融资的第二大渠道。

金融风险有效防范。近年来,金融系统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批影响大,带有紧迫性、全局性的突出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23年开展的银行机构压力测试结果表明,我国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4.66%、1.62%和206.13%,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8%,证券公司风险覆盖率、平均资本杠杆率分别为255.38%、18.78%,信用风险处于可控水平,损失抵御能力总体较为充足。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业将持续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