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皖西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10-28 10:17:15

写下无数壮烈事迹的皖西热土

——皖西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作者:盛永胜

皖西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心区域九墩塘畔,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在陵园中央,矗立着烈士纪念塔,塔顶是红色五角星,塔高18米,塔基边宽3.2米,塔身呈方形锥体,正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字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余西、北、东三面刻有记述皖西革命斗争史的碑文,全文如下:

皖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老根据地——鄂豫皖边区的组成部分。远在一九二四年,党就在这个地区建立了组织。一九二九年秋,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建立了人民的武装——红军和赤卫军,成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当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进入艰苦阶段,皖西人民仍坚持着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皖西又成为新四军、八路军的活动地区。解放战争时期,皖西的游击部队和人民更有力的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皖西人民在中国人民革命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始终高举着革命的旗帜,进行着百折不挠地英勇斗争,涌现了大批的革命英雄和群众领袖,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本会特将皖西地区在各个革命斗争时期的烈士遗像、遗物和革命文物,搜集一部,陈列于烈士馆内,以供瞻仰与学习,藉以勖勉后人,继承烈士们的遗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人类最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奋斗到底!

兹当烈士塔巍巍矗立之际,谨志数语,以昭忠烈。

皖西烈士纪念馆筹建委员会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七年十二月

碑文概述了皖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的光辉历史,歌颂了皖西人民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光荣事迹和革命精神,缅怀了为革命奉献生命的英雄先烈。敬读碑文,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党组织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领导皖西人民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早在1923年12月,曹蕴真、薛卓汉、徐梦秋等人在寿县小甸集小学成立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这是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此后,皖西地区党团组织纷纷建立,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队伍。1929年11月8日,周狷之、吴干才、朱体仁、许希孟等领导独山镇附近15个乡的数千名农民,发起了独山暴动,打响六霍起义第一枪。随后,独山镇附近的西河口、龙门冲、郝家集等地纷纷起义。接着,六安中心县委组织召开三区区委和区农民协会联席会议,成立六安三区革命委员会,把起义武装编为六安三区游击队,挑选农协会员骨干组建赤卫队。领导独山暴动的吴干才、朱体仁、许希孟等人在郝家集被敌包围,朱体仁当场牺牲,吴干才与许希孟等人不幸被捕后遭敌杀害。六霍地区的一系列起义沉重打击了皖西地区国民党反动统治,起义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成为安徽省境内诞生的第一支主力红军,初步创建了南北200多里、东西100多里的皖西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内先后建立了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六安县革命委员会、潜山县革命委员会等县级苏维埃政权,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2年至1934年,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征川陕后,皖西人民依旧坚定信仰、艰苦斗争,保卫着革命根据地。1932年7月12日,国民党军向霍邱县城发起总攻,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率教导团和霍邱独立团3000余人,手持大刀与敌展开巷战,旷继勋身负重伤,4名警卫员牺牲,守城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人员在西城墙下的埋蛇沟,手挽手组成人墙以抵挡敌人机枪扫射,掩护后排同志撤退,其情景壮烈、可歌可泣。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皖西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组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辟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抗日烽火燃遍皖西。1938年2月,根据国共两党合作协议,高敬亭在七里坪,将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共计3100余人。4月至5月,第四支队进驻舒城东西港冲,建立了以舒城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先后在巢县蒋家河、六安椿树岗等地伏击日军,并于安合、六合公路等沿线抗击日军,参加战斗90余次,毙伤敌2300多人,消灭反动武装和土匪3700多人,缴获枪支1400多支、军马20多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斗志。

第四支队进入皖东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后来的华中局根据党中央指示,调配力量在皖西建立了大别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寿东南抗日根据地,开辟寿六合霍抗日游击区。这也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敌视,进而开展反革命“清剿”,围堵共产党人的抗日武装活动。在反顽作战中,安菜山党支部书记沈谋正等一批共产党人被敌人杀害。

解放战争时期,皖西游击部队和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斗争,踊跃支前。1946年1月,华中四地委和军分区负责人黄岩等在定远县老人仓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寿六合霍游击大队,深入皖西地区开展游击战。6月,华中四分区定滁全县支队独立营200余人,突围到皖西大别山区,在合肥、巢县、和县、含山一带开展革命斗争。在皖西游击区的斗争中,不少党员、战士、群众为革命献出生命。1946年冬,国民党军在“进剿”寿东南时,抓捕了61岁的共产党员曹少修,对其刑讯逼供,利诱其劝儿子曹云鹤投降,并捆绑其游遍吴山庙、杨家庙、瓦埠镇、下塘集等10余个集镇,曹少修始终不屈服,最后英勇牺牲。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陈锡联率第三纵队在皖西作战,皖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中共岳北县委和皖西支队组织1500多名群众,带着300多副担架和80只毛排,帮助大军抬运伤病员,为部队筹措了300多石粮食。在部队转移到舒城县晓天地区时,当地群众捐送大米100多石、军鞋2000余双。

1949年1月21日,皖西军区三分区基干一团解放六安县城,1月21日解放六安,皖西区党委、行署、军区和皖西三地委、专署、军分区的领导机关移驻六安城,从此,古城六安成为皖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导中心。1949年9月6日,金寨县金家寨解放,标志着皖西全境解放。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