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桂涛声:著名抗战词作家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11-28 10:05:21

桂涛声,原名桂独生,字仰之,又名浩然(翘然、吴壁),涛声是笔名。1906年4月10日出生于云南曲靖沾益菱角乡卡郎村一回族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桂涛声以优异成绩考入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公费学校读初中,1923年8月考入云南省立美术专科学校。

在昆明读书期间,桂涛声深受反帝爱国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积极投身学潮,因被校方告发为“赤化分子”,于1926年4月被学校开除学籍。

1927年8月,曲靖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聘桂涛声担任美术教师。在校期间,桂涛声结合教学活动,在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编写和主演富有反封建思想的剧目,深得学生们的拥护与好评,他却因此遭到学校的解聘。

1928年,桂涛声通过国民革命军第16军参谋处参谋长丁升堂介绍,到参谋处担任上尉书记。不久,便与中共党员饶继昌、吴登云相识。1928年5月,经中共地下党组织考察后,由吴登云介绍桂涛声入党。

此后,桂涛声曾担任16军中的地下中共党委委员,在国民党军营中进行策动官兵参加革命的特殊战斗,先后发展6人加入党组织。

1931年4月,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桂涛声借16军军官团转广州与广州军官团合并之机,请长假离开军官团,经香港转至上海。在参加清理“立三路线”的短期学习期间,桂涛声由于言谈不慎,于1931年5月15日被捕,监禁在上海提篮桥西牢房。国民党在旅馆查到桂涛声随身携带的几本马列书籍和一张江西红军作战图,判处他5年徒刑。在狱中,桂涛声仍坚持与敌人斗争,积极参加“政治犯”难友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

1935年9月,桂涛声应黄洛锋之约到上海读书出版社工作,结识李公朴、柳提、周巍峙等人,共同参加了胡绳组织领导的哲学研讨小组。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的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日救亡宣传运动。桂涛声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的带领下,于8月21日奔赴山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后由于丰镇失守,形势紧张,李公朴转赴济南,桂涛声被派往汉口。到汉口后,他积极为《战斗》《救中国》撰写稿件,发表抗日宣传文章,深入各阶层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演讲。为增强宣传鼓动效应,他根据抗日先进事迹,与冼星海等配合,创作了许多富有鼓动性、战斗性的抗日战歌,如《送棉衣》《歌颂八百壮士》《点兵曲》《我们在太行山上》等,并在《战斗》和《救中国》上发表。其中以《我们在太行山上》最受抗日军民欢迎,广为传唱,影响最大。

1937年冬,经袁伯涛介绍,桂涛声到国民党第13军下属的陵川游击司令部担任政治部主任,其间,结识了陵川地方游击司令兼县长王耿人和朱瑞。当国民党第13军驻陵川的游击司令部调黄河以南整训时,桂涛声便动员所在政治部的部分人员,投入王耿人领导的地方游击队,王耿人任命他为政治代表。

1938年8月,经黄洛峰介绍,桂涛声又到国民党第9军47师政治部担任少校干事。

1939年秋,为便于开展工作,桂涛声与几位进步军官集体参加国民党,后得到师长裴昌会的信任,委派他为师部秘书。从此,桂涛声利用工作之便,对国民党上级来件中攻击共产党的公文,一律冒险一烧了之。他的活动,遭到特务怀疑,不久,即以“吃国民党的饭,干共产党的事”为罪名,将他控告抓捕。在未查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桂涛声被师长裴昌会保释出狱。

1941年2月,离开国民党军营后,桂涛声先后到洛阳、西安从事教员、杂志编辑等工作。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桂涛声从西安到上海复兴中学教书,后又转入上海育才中学任教。1948年底,该校中共地下党支部根据桂涛声的表现,派党员金碧然与他谈话,准备发展他入党,但终因他多次被捕、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的一系列曲折经历尚待查证而搁置下来。虽然党组织关系未获得恢复与解决,但桂涛声衷心拥护和热爱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忘我工作。

从1950年至1977年,桂涛声一直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

1982年12月,桂涛声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6岁。


文章来源:曲靖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