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八千年看天水。”
天水,一座祖国西北的小城,却有着8000年的文化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关山当屏、秦岭为托,渭河与西汉水静静流淌,诉说着8000年的历史,传承着8000年的文脉。
伏羲创世开天明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根源与精神家园。我们中国人说起华夏文明的根源,一定会溯源到三皇五帝,会追溯到始祖伏羲。
陇山苍苍,渭水泱泱。在陇山之麓、渭水之滨,始祖伏羲“一画开天”,揭开了华夏文明的第一页。伏羲氏,风姓,居三皇之首,也是中国史料记载中最早的王。伏羲创八卦、结网罟、兴渔猎、造书契、制嫁娶、正姓氏、定节气、创历法……以一系列创造,为中华民族奠基和中华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开天明道”“与天地准”“开天立极”“文明肇启”,天水伏羲庙悬挂着的匾额,讲述着始祖伏羲的创世功绩。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第一庙”。
伏羲庙东北约80公里,发现了距今7800多年的大地湾遗址。这里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遗址,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旱作谷物标本、最古老的彩陶、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绘画,见证了西北地区的文明雏形。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水时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时代,传承弘扬好伏羲始祖文化,是历史与时代赋予天水的光荣使命。天水,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力保护传承好宝贵文化遗产,着力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努力把博大精深、亘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转化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文化感召力,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丝路重镇文明互鉴。天水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张骞“凿空”西域、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后,中原与西域、中亚,乃至印度、欧洲在此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随着佛教东渐,天水境内镌刻下绵延100多公里的石窟走廊,留存下大像山、水帘洞、仙人崖等众多石窟,以及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自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凿,此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余个朝代的开凿与重修,现存大小窟龛221个、造像1.06万余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麦积山石窟,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见证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也见证了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麦积山石窟,沿着栈道仔细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天水,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全力保护传承好麦积山石窟这一文化瑰宝,不断挖掘研究、阐释宣发其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天水贡献”。
战略要冲风云际会。天水地处甘、陕、川要冲,向东经关陇古道护卫关中,向南以祁山道穿秦岭扼守巴蜀,向西靠近青藏高原,西北遥望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多民族聚居融合的通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天水是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首《诗经·秦风·蒹葭》就采撷于天水的渭水之畔,并传唱了2000多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商朝末年秦人西迁天水到秦文公迁都关中的近300年间,14代秦人一直生活于天水一带,并在这里完成了族体形成、获封附庸并以秦为号、建立秦国的“三部曲”,为日后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人在天水期间,长期与西戎杂居、交往、拉锯,造就了秦人坚韧不拔、果敢勇猛、慷慨豪爽的族群性格和开拓进取、兼容开放、质朴务实的精神风貌,并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时期,天水处于蜀魏交锋的前沿,上演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痛失街亭、智收姜维等英雄史段,至今留存有街亭古战场、诸葛军垒、木门道等遗迹。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在天水地区均有分布。出生于天水的前秦王苻坚曾统一北方,盛极一时。此间,伴随着频繁的征战与迁徙、交往与交融,开启了民族的大融合。
隋唐时期,关中天水一带的关陇集体崛起成为影响中国的重要力量。而天水,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籍地,孕育了李唐王朝的诞生。
两宋时期,天水是赵宋王朝郡望,是茶马互市的通道,是宋与金、西夏拉锯的前沿。赵宋王朝被称为“天水一朝”,天水被司马光赞为“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英才辈出崇文尚武。特殊的地理环境培育了天水人的尚武精神,自古名将辈出。飞将军李广、壮侯赵充国、蜀汉大将军姜维、前秦王苻坚、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和平将军”邓宝珊等,即为其中的杰出代表。
“腾蛟起凤,紫电青霜”。除了“武库”,天水也充盈着“词宗”。道家始祖之一的尹喜、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石作蜀、儒者隐士姜岐、辞赋家赵壹、小说家王嘉、散文家李翱、诗文大家王仁裕、陇右大儒胡缵宗等,都见证着这里传承不衰的文脉。
天水是唐代诗仙李白的祖居地、诗圣杜甫的流寓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李白在其《赠张相镐二首》中如是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秦州居住,并在这里写下了《月夜忆舍弟》等多首优秀诗篇。
不仅如此,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关山”、杜甫《秦州杂诗》中的“南郭寺”、王仁裕《题麦积山天堂》中的“麦积山”,都在咏赞天水的壮丽山河与历史遗迹。
从远古先民遗址到西周嬴秦故园,从三国纷争要塞到盛唐李杜诗歌,从两宋茶马互市到明清陇右名城,天水的历史文脉一如中华文明,代代传承,从未断绝。
如今的天水,正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全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让8000年的历史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为天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最深厚最持久的动力。
(作者系甘肃省天水市委书记)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