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虽然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干部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点一灯油,彼此间情深意厚,亲如一家,“只见公仆不见官”就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为谁做官、如何做官的真实写照。
在朱德同志60岁生日时,董必武作了《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其中有一句:“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朱德写诗和道:“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12月1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36周年纪念日,每当回想起“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延安作风,无不感动于朱德“甘为民仆耻为官”的公仆情怀。
既是总司令 更是普通一兵
朱德既是伟大的统帅,又是普通的士兵。他一生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同时又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艰苦朴素,以身作则。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的扁担”就有口皆碑。当时,随着红军队伍扩大和敌人围攻封锁,部队给养严重短缺。为了解决井冈山上急需的粮食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动了下山挑粮运动。朱德经常带头穿双草鞋,戴个斗笠,与战士们一样,挑着100多斤粮食翻山越岭。指战员们不忍心40多岁的军长与年轻人一样受累,都劝他不要挑粮了,还私下藏起了他的扁担。可谁也没有想到,朱德自己动手用毛竹做成了一根新扁担,并在上面刻了“朱德记”三个字,又与战士们一起挑粮了。军长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实际行动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和老百姓。人民自发编了山歌:“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长征途中,朱德与广大指战员一道,“以不可思议的英勇精神进行战斗”。不仅要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天险、雄关、雪山、草地和饥寒交迫。红军过草地时,起初每天两餐,每餐每人二两炒面,后来干粮没有了,只能吃野菜和牛皮带充饥。朱德闻讯后,立即带领炊事员、饲养员、警卫员和藏族同胞,实地采挖了60多种野菜,他还亲自拿着野菜对大家说:“挖野菜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哪些能吃,哪些有毒,千万不要搞错了。只要我们大家小心,挺住,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走出草地!”部队在炉霍地区休整时,朱德与军部党校学员一样,吃青稞面做成的糌粑馍。一天,炊事班拿来了50多包大米,准备给首长和学员们改善伙食。朱德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目前,党和红军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伤病员,把这些大米都送给他们吧!伤病员比我们更需要改善生活。”学员们明白,总司令心里考虑的根本不是自己,即使有了物质条件也总是首先想到别人的困难和需要。
升官发财莫过来
朱德一生不爱财,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突破酒色财气、富贵功名的难关”。1937年,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他在致函四川的亲属时指出:“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为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及我均难招待。”
朱德在革命中战功显赫,身居要职,但却非常清贫,他曾致函戴与龄:“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批评了一些作家认为延安生活太苦的思想,认为这种思想是“丑”的。并自豪地说:“我投降了无产阶级,并不是想当总司令,我只是替无产阶级打仗,拼命做事。”他曾高度赞扬左权同志“生活艰苦,从来不为私人作任何打算”,刘伯承同志“埋头苦干,克己奉公,艰苦朴素,自奉很薄”,也曾赞颂“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
朱德不恋官,不爱财,他一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得到了普遍的赞誉,1937年,红十五军团成立了朱德青年队,该队表示要学习朱德的五个特长,其中之一就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1946年,为祝贺朱德六十寿辰,中共中央送给朱德的祝辞是:“中国人民六十年伟大奋斗的化身”。1948年,陈毅在《向朱总司令学习》的讲话中,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六个品质,其中之一就是:“生活非常朴素”。他自己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自豪地强调自己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当官”,只为“做事”;认为以升官发财为目的,以个人的“光荣”为目的是可耻的。1947年,他在元旦广播词中提出:“降低干部生活水平,表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严禁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犯者要加以严办。”可见他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铺张浪费、贪污腐化为耻的作风。
只见公仆不见官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六十岁生辰,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祝寿活动。董必武在《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中这样评价朱德:“革命将军老据鞍,豺狼当道敢偷安?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乌延黎庶欣公健,此日江南一例欢。”这首祝寿诗,绝不是溢美之词,而是恰如其分的由衷之言。朱德为答谢董必武诗依韵和诗写道:“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甘为民仆耻为官”“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清正廉洁作风的真实写照。
据延安时期担任朱德贴身警卫的管开智回忆,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朱德和身边工作人员组成一个生产小组,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坪驻地开荒种了三亩菜地。其中二亩三分地在王家坪菜园里,还有五分多地在延河边上。在开荒种地中,朱总司令像小伙子一样,苦活累活抢着干。每到干活时,年过半百的他,总是首先抢一把最大的镢头,同志们想给他换把小的,朱总司令说啥也不干,还笑着说:“别看我年纪大,可我的身板结实,骨头硬着呢!”在延安,朱德拾粪是有名的。往往是天蒙蒙亮,他就背着粪筐出去了,到吃早饭时,他总能满满地背回来一大筐的牛粪。朱总司令仗打得好,菜也种得好。“他种的西红柿有饭碗那么大,谁看了都赞不绝口。”当时中央不少单位还专门组织大家前来参观他种的西红柿。
总司令带头,广大干部身体力行,给延安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召开中共七大时,中共中央扎根延安已是第11个年头。大会首次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许多国民党统治区来延安参观的民主人士和外国记者目睹延安作风,无不为之感动,他们忍不住说:“天下竟有这样的官?”
要接班不要接官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朱德“历来听党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无顾虑”。而作为家长,朱德却对后辈有着严格的要求。
他要求孩子们不要有特殊思想。跟家人约法三章: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他常说: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了;衣服干干净净,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能到工农中去了。干部子女往往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这是十分要不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心系人民、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朱德同志当年写诗赞扬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只见公仆不见官’,他自己就是人民公仆的典范。”如今,朱德同志已经离开我们46年了,但每当回想起他的故事和谆谆教诲,我们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在他的身上,处处体现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他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的家风让我们受益终身。
(作者管严系原成都军区司令部某部政委)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