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棠湖小学学生为西藏军区某部官兵送手绘日历、贺卡——
执笔绘四季 深情暖边关
■俸仕文 马 龙
边防官兵与军嫂张蝶(左四)展示日历长卷。马 龙摄
春寒料峭,念青唐古拉山一座营房内却是暖意融融。
这天,西藏军区某部官兵收到了一份来自成都的礼物——由四川省“潜龙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成员、成都市棠湖小学学生历时近1个月精心绘制的2025年日历长卷和配套日历画册,以及手工制作的贺卡和书信。这份承载着深情与敬意的礼物,跨越2100多公里,抵达雪域边关。
翻开日历画册,高原的春夏秋冬,在孩子们稚嫩的笔触中焕发别样生机:一月的酥油灯旁依偎着卡通雪人,四月的格桑花丛中藏着“红领巾”的笑脸,八月的界碑被彩虹环绕……
展开日历长卷,12个月份牌之间都有一条憨态可掬的小蛇作为装饰,配色鲜艳活泼。“解放军叔叔,今天端午节,记得吃粽子哦”“建军节到了,你们守边护防辛苦了”……在端午节、建军节等特殊节日的数字格旁,孩子们用心写下温馨提示。
为了让学生对边防军人有更直观的印象,在美术老师指导下,这群平均年龄9岁的孩子们,借助学校多媒体平台,认真观看边防官兵巡逻纪录片,了解战士们的生活环境和日常工作内容。“挺拔的身姿”“睫毛上的冰晶”……这些画面,真切地出现在屏幕上,也深深印在他们心里。这些细节,落在画纸上,成了斑斓而有温度的色块。
童心暖军心,贺卡传真情。边防官兵们认真阅读手工贺卡上的祝福语,不时露出会心的笑容。“班长,你看这张,画得像不像咱们去年种的‘双拥林’?”战士曾文蹬指着一张由五年级学生屠浩泽制作的贺卡说。贺卡上,小树抽出了柔嫩的枝条,山坡氤氲于一片绿雾之中。屠浩泽平日热爱绘画,是此次参与日历绘制及贺卡制作任务的“带头人”。“我要把春天画得鲜艳一些,这样叔叔们看着就不冷了。”他把这句话写进了日记,也写入了贺卡。
“我是教师,也是军嫂,这份礼物里也有我的儿子对爸爸的思念和爱,我很荣幸成为此次慰问之旅的见证者和温暖传递者。”张蝶是一名教师,曾在成都市棠湖小学任教,丈夫是该部边防连队的一名军人。这次,她利用探亲机会,带着儿子黄人熙一起,把大家的暖心祝福送到边防一线,送给“最可爱的人”。礼物送达第二天,成都市棠湖小学师生与该部边防官兵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视频连线。连线中,边防官兵对师生们表达了真诚的感谢,同时送出了新春的美好祝愿。
近年来,该部积极组织边防官兵与该校师生通过互赠礼物贺卡、视频通话等方式,同抒国防情怀。
组织青少年与边防官兵进行书信往来,是“潜龙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特色活动之一。2023年2月,“潜龙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在四川志愿平台正式注册备案。这支由转业干部刘永东牵头成立的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伍,以军人家庭青少年为骨干、当地中小学师生为主要成员,通过书信传情、故事宣讲、实践体验等方式,厚植师生爱国情怀。自成立起,该志愿服务队吸纳成都周边百余名军人家庭青少年加入,是当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潜龙’二字取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意为青少年如潜龙般蓄势待发。”刘永东介绍,“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了解英雄故事,还要引导他们传承英雄精神。”
截至目前,成都市棠湖小学有30余名师生加入“潜龙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在此基础上,该校将志愿服务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开发了“红色书信”“英雄故事汇”等特色课程。2024年底,该志愿服务队与成都市棠湖小学师生密切合作,利用学校主题班会及课余时间,绘制日历、制作贺卡、手写书信,为边防官兵送去温暖与祝福。“这是一堂跨越山河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校长杨柳说。
如今,这幅日历长卷被该部官兵挂在营区橱窗。战士们闲暇时经过,总会不自觉慢下脚步——那些满怀童真的绘画与温馨的提示,宛如春日暖风,拂上边防官兵心头。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