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成立始末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5-03-28 14:29:20

1935年秋,鄂豫皖红二十八军便衣队在队长汪少川带领下,配合中共皖西特委书记徐成基派出的宣传干事朱国栋,把30余名红军伤员送到皖西南宿松县陈汉山区罗汉尖脚下的黄山村周屋养伤。当地群众积极护理,为伤病员洗衣、做饭,帮助红军筹措物资、经费。红军便衣队进行游击活动,发展地方武装。汪少川首先联系了黄山村的地下党员吴应典,又分别联系了该村的廖永亮、朱赛英等,组成地方便衣队。

罗汉尖方圆百里,群峰耸立,林木幽深,主峰海拔1015.5米,地势峻险,沟壑纵横,加上地处大别山南麓的鄂东蕲春、黄梅与皖西南太湖、宿松四县交界的咽喉,所以,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初冬,第三次重建的红二十八军在半年多时间里,驰骋皖西鄂东,转战峻岭丘陵,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多次挫败国民党军的“清剿”,创建了新的小块游击根据地。深谋远虑的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高敬亭,途经安徽宿松北部罗汉尖时,留下一个连,配合汪少川便衣队一起展开工作。

于是,红二四四团三连连长李发之奉命率领70余人化整为零,分散游击。有的化装为山民,砍柴、拉石,有的化装为农户,拉犁、耕地,有的配合便衣队化装为做小本生意的,在赵岭摘子庵、黄山周家屋、蕲春石榴树一带活动。红三连各小队分头发展了赵岭村的何宝童、何宝床等十几人,弄到五支土枪、八把刀矛、二支手枪,补充到汪少川组建的罗汉尖便衣队。两天内,便衣队镇压了两个民愤极大的乡霸,没收了一些土豪的财产。红三连和便衣队在黄山村周屋驻了一段时期,遂转移到罗汉尖古庙一带分散活动,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11月底,客居江西九江的陈汉乡进步青年朱国璋,回老家探亲时,专门上罗汉尖拜谒早年的师傅。其实,他这次返乡主要是受同在九江的堂兄朱育祺之托,观察家乡“闹红”之事。

朱育祺是陈汉区三合桥村人,1927年3月被组织保送到黄埔军校安庆分校短训班学习,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6月,朱育祺在进行革命活动时被国民党宿松县政府拘捕并监禁三个月;同年底,他离开罗汉尖,赴湖北黄梅、江西九江等地,转入秘密革命活动。

朱国璋当夜住宿于古庙,巧遇也在古庙借宿的李发之连长一行。李发之主动与朱国璋聊天,得知他憎恨国民党军的“清剿”,支持红军的打土豪分田地。李发之进一步启发帮助朱国璋认请形势,唯有推翻蒋介石的专制统治,劳苦大众才能翻身得解放。

李发之说,红军想在罗汉尖地区建立一支游击队,希望朱国璋积极参与。朱国璋听后很兴奋,表示赞同。谈到挑头组织,朱国璋称自己不懂军事,可推荐黄埔军校出身的堂兄朱育祺回来带兵。李发之问,你堂兄在哪里?朱国璋说,在九江。李发之说,可邀他回来组织部队。接着,谈到武器装备,李发之表示,需请示上级,帮助解决。最后,双方约定,三天后再见。

第二天,李发之下山与汪少川沟通了巧遇朱国璋的情况。汪少川说,从掌握的信息看,朱国璋和其堂兄朱育祺在罗汉尖一带群众中有一定的声望,可以担当建组红军游击队的重任。

汪少川、李发之统一了看法之后,即向徐成基进行了汇报,同时电报请示高敬亭。高敬亭作出指示:需要一个当地领头的人,可成立红军独立总队,发展一个人就发给一支枪。三天后,李发之上山来,又与朱国璋见面,传达了上级指示,进一步明确组建部队的细节问题,并敦促朱国璋尽快回九江,与朱育祺取得联系。

12月7日一早,已回九江的朱国璋,和朱育祺一起,简单地打点行装,兴奋地踏上了返回故里之路。进得陈汉三合桥头屋家里,朱育祺与母亲、妻子叙及离别之情。谁知,第二天上午,来了一个班的红军竟将朱育祺从家中抓捕而走。

其实,这都是李发之和朱国璋事先设计并征得朱育祺同意的方案,即按古典小说《水浒传》上描述的方式故意将朱育祺“捉拿上山”,以此来制造假象,说朱育祺是与土豪劣绅有来往的“坏人”,掩人耳目,尤其是迷惑欺骗敌人,达到保护朱家亲人的目的。

朱育祺和朱国璋上了罗汉尖以后,立即与汪少川、李发之见面商议,成立红军独立总队的事宜。见多识广、思想敏锐的朱育祺提出可否组建“抗日救国军”,并摆出了理由。因为在不久前的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陕北延安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不论任何政治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所以我们对外何不依靠这个大背景为支撑,打出“大中华抗日救国军”的旗号,发动群众,鼓舞人心,报名参军,一致抗日?汪少川、李发之都觉得有道理,予以赞同,并商讨队伍领导人的拟任名单。随后,他们向中共皖西特委和红二十八军党委请示汇报,得到了肯定与批准,对内称罗汉尖红军独立总队,对外称“大中华抗日救国军”。

1935年12月19日,“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在罗汉尖宣告成立,任命朱育祺为司令,吴炳荣为政委兼参谋长,李发之、朱国璋、梅景先为副司令。司令部设在罗汉尖山顶古庙里。同时,上级拨给活动经费数百元。

“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动员群众参军时,具体采取亲串亲、邻串邻的方式,壮大队伍,并发放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志愿救国证”。不出两个月,报名者遍及鄂东蕲春、黄梅和皖西南宿松三县,包括大批农民、手工业者、青年知识分子,还有古庙里的和尚,甚至改邪归正的反动武装“猎户队”队员,报名者达到一千人以上。

从此,“大中华抗日救国军”配合鄂豫皖红二十八军,活跃在罗汉尖革命根据地。(欧阳青)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