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一步步走深走实,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造福沿线国家和地区,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也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举起共建国家繁荣发展的梦想,也为国际贸易投资搭建新平台,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
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
高铁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近年来,舒适、快捷的高铁屡屡在海内外社交媒体赢得赞叹,有外国网友将之称为“开往未来的列车”。截至2022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停靠在雅万高铁德卡鲁尔动车所附近(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徐钦 摄
中国高铁还出口海外。当地时间10月2日,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正式启用。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通车后雅加达到万隆的通行时间由过去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多分钟。
这条铁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与4家印尼国有企业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后共同建设和运营,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8年来,两国建设者同心协力,开展了全方位、全要素、全系统合作。
从东非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到区域互联互通“大动脉”蒙内铁路,从使老挝由“陆锁国”变“陆联国”的中老铁路,到实现东南亚“最快速度”的雅万高铁……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铺筑发展振兴路,促进了增长、传播了技术、增加了就业、改善了民生,迈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了大量的“中国港”“中国路”“中国桥”。具有网络、乘数效应的大量基础设施成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硬资本”。以港口为例,作为连接陆海的大型基础设施,“一个港口带火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的案例并不鲜见。
7月10日,“东方比雷埃夫斯”号大型集装箱船抵达希腊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新华社发
货箱叠堆、桥吊林立、卡车穿梭……站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以下简称“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办公楼顶层的观景平台,码头的繁忙日常在眼前铺开。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曾经一片萧条。
自2008年中企获得两个集装箱码头的特许经营权以来,比港逐渐走出风雨飘摇。2016年,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企再接再厉,收购比港港务局67%股权并接手港务局经营,业务范围从集装箱码头拓展到整个港口。
如今,在中方和希腊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比港已从一座支线小港跃升为地中海东部第一、欧洲第四大港,也成为连接中东欧腹地的交通枢纽,营收和利润有望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焕发生机的不仅是比港。十年来,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携手,在港口数字化转型、投资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汉班托塔港、瓜达尔港等港口正带动所在国家产业升级,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
莫桑比克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一环,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莫桑比克有了更多的“中国风景”。在美丽的莫桑比克首都、海港城市马普托,一座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跨海大桥连接海湾南北两岸,成为这一南部非洲都市的崭新名片。
中国援建的莫桑比克马普托跨海大桥(2019 年 4 月 8 日摄) 张宇摄/《瞭望》
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拥有近120万人口,城市南部的海湾南北两岸最窄处不过580米宽。但这个小小海湾,长期以来一直是莫桑比克陆上交通干线的巨大障碍,极大地制约了首都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在马普托湾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是莫桑比克自独立以来几代领导人和广大民众的心愿。2018年11月,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项目经多年建设正式通车,莫桑比克人多年夙愿终于实现。
马普托跨海大桥及连接线项目投资总额约7.8亿美元,全长3公里的跨海大桥以680米长的主跨,成为非洲主跨径最大的悬索桥。随着马普托跨海大桥主体项目的完工,马普托与卡腾贝已经连接在了一起,开车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对岸,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如今,马普托跨海大桥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埃塞俄比亚博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南方,一座银白色的钢结构航站楼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步入其中,宽敞的抵达和离境大厅、先进的自助值机和登机系统、快捷的免费互联网服务、商品齐全的免税店、环境整洁的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其间人流如织,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这是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博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是博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的一部分。新航站楼于2015年启动建设,历经4年努力高质量完成。
埃塞俄比亚博莱国际机场T2航站楼。张洪卫摄
作为东非最大航空枢纽,博莱国际机场是许多国际航线的中转站。自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新航站楼旅客吞吐量由旧航站楼的每年700万人次提升至2200万人次。新航站楼投入运营后,埃塞继续邀请中方参与博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致力于将其打造为非洲地区航空运输中心。2020年,新建设的要客航站楼落成;2022年,博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二期项目正式竣工;如今,改扩建工程三期项目正稳步推进……
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十年来,多个机场在共建国家拔地而起,在投资、建设过程中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
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合作建设了一条“电力高速公路”: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送出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建成投运,一期项目输电线路长度为2084公里,二期项目输电线路长度为2539公里,且沿途损耗极低。这是我国首个特高压“走出去”项目。
项目一期、二期工程均采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技术,投入运行后将亚马孙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源源不断输送到千里之外的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地,满足超过2200万人的用电需求,同时为巴西提供2.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这是2022年9月3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拍摄的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项目里约换流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天聪 摄
这是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深入合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海外服务网络已经遍及40余个国家,铺设出新型基础设施的“高速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积极与共建国家加强规则标准对接互认与应用,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十年来,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越织越密。在陆地,中欧班列联通欧洲25个国家;在海上,“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宽,我国已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人畅其行、物畅其流,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
综合自新华社、中新网、人民日报、央视网、解放日报等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