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超百万亿元规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国家;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摆脱绝对贫困……75年与时代偕行,中国经济巨轮穿越惊涛骇浪,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回首来路,中国经济以势待时,以时取势;展望前路,中国经济长风万里,光明在前!
交通出行、物流运输、农业植保、文旅观光、城市管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借助其独有的优势,不断丰富和拓展应用场景,助力人们的生产生活。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先后发布相关产业政策,竞逐“天空之城”,低空经济网越织越密。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专门设立低空经济馆,这是低空经济馆展出的无人机产品(11月13日摄)。(图源:新华社)
低空空域蕴含无限机遇
什么是低空经济?据了解,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
2021年2月,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国务院正式将“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0个城市将“低空经济”写入城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地方还出台专项规划和政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加快产业聚集,打造低空经济高地。例如,合肥市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深圳市提出将争创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芜湖市提出到2025年发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1月19日,在深圳市血液中心,无人机启程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图源:新华社)
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蕴藏着上万亿元的经济规模,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冯正霖指出,低空经济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对于拉动国内消费、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提升应急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涉及航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旅游、航空教育、航空空域资源管理等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拥有11000座通航机场,中国只有451座,占比不到5%。与此同时,中国无人机数量已经超过全球50%,而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的无人机市场份额保持在70%以上。”在深圳市政协常委、北航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炜看来,我国的低空空域具有非常大的产业规模和空间,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蓝海市场。
低空经济进入民众生活
3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无人机手操作植保无人机为小麦施肥。(图源:新华社)
从直升机到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从农用飞机到物流配送无人机,这些新飞机、新场景、新业态,科技感十足,也让低空经济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表示,低空经济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短途空中飞行开始小规模地替代高铁、汽车,城际交通几个小时行程可以缩短为十几分钟。“空中巴士”在一些地方常态化运行:今年4月,深圳到珠海的大湾区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开通;8月中旬起,跨省“飞的”每天在上海和江苏昆山之间往返。
与客运相比,货运等其他运输领域的变化更令人眼花缭乱:原本需要大量占用地面资源的快递配送、应急救援、医疗运输、生鲜冷链等运输,正通过无人机实施颠覆性创新——在全国,有超过440条无人机航线,覆盖平原、高原、山地、雪域和海岛等全地形,可以把货物送至从前人类难以抵达的地方。
城市之外,农村的低空也很忙。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保有量已超过16.67万架。民航局发布的无人机云交换系统数据显示,植保无人机运行量占全部云系统无人机飞行小时数的98%以上。对于我国19亿多亩耕地而言,无人机的未来还很广阔。
“低空经济可以赋能千行百业。”长期研究低空经济的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表示,低空经济在巡线巡查、农业植保等作业领域,以及应急救援、紧急投送等民生保障领域都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介绍,“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正加速发展。”
低空经济如何行稳致远
2月27日,5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附近海域上空飞行。(图源:新华社)
短短几年间,低空经济已从概念成长为具备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进一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低空经济为何能“展翅高飞”?专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长期积累的创新能力、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通用航空装备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具备研制多种型号装备的供给能力,eVTOL的研制水平也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师助理张兆华说。
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认为,我国无人机技术起步虽较晚,但通过自主创新,在不到20年里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目前,我国消费级无人机产品市场份额占全球约七成,轻小中型无人机技术全球领先。
创新迭出的背后,离不开扎实的产业基础。在国家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的安徽芜湖,从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机,到临空经济、低空运营,200多家通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在海南,通航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通航企业竞相落地,低空旅游、短途运输、航空摄影、商务飞行、飞行培训等业务迅速增长……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场景应用日渐丰富,面对越来越繁忙的天空,如何助推低空经济行稳致远?“民航局将统筹推进传统通用航空转型升级与新兴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在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的基础上,加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推动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安全运行监管,规范市场管理。”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介绍。
宋志勇还表示,将继续深度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各类相关国际标准和政策的制定工作,积极推广我国低空经济和运行经验,为中国低空经济“走出去”营造更好国际规则政策环境。
可以预期,随着发展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基础条件的不断提升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低空经济发展将乘势而飞、前景可期。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人民政协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