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圣人殿”走出的英雄部队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12-25 09:49:03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中共浙东工委“梅花村会议”精神,浙东台属地区武装斗争由隐蔽转为公开。1948年9月,宁海建立武装部队,称为“洪流”部队。

为打开武装斗争新局面,1949年2月11日,宁海东乡地区杜岙村党支部书记赵礼贤以“洪流”部队受训骨干为基础,会同赵世利、丁大宏等人,在杜岙村东南角的“圣人殿”,组建了13人的武工队,后称“鲁迅”部队,属“洪流”部队编制。

“鲁迅”部队成立处旧址

“鲁迅”部队在初创时期只有13个人、5支步枪,他们昼伏夜出,以灵活转战形式开展游击活动。成立当晚,部队就到道士桥、茶堂等处收缴了当地地主的枪支;第3晚,摧毁国民党柘浦乡公所,切断茶院与力洋、宁海县城的通讯;第5晚,摧毁儒雅乡公所,缴获5支长枪;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动员力洋区最大地主武装力量——“八份头”地主武装主动交枪借粮,收缴长短枪约20支。“鲁迅”部队战斗力不断提升,影响力随之扩大。

“鲁迅”部队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出动县“自卫队”100余人“围剿”。提前获知“围剿”计划的“鲁迅”部队,及时从杜岙、紫头山转移,让敌人扑了两次空。转移后的“鲁迅”部队又从力洋回到茶院,趁“自卫队”在茶院立脚未稳之际,给予迎头痛击,打得他们狼狈逃回宁海县城。从此,“鲁迅”部队在宁海东乡声威大震。

为推动根据地的建立,3月下旬,“鲁迅”部队在“洪流”部队的配合下,辗转茶院、力洋、古渡、长街、胡陈等东乡各地,沿途召开群众大会,宣传解放战争大好形势,宣传《告浙东各界人民书》,巩固群众基础,并在部队内部开展军事、政治训练。鉴于“鲁迅”部队在东乡迅速发展的良好形势,宁海县工委正式宣布成立宁海力洋区工委会,并成立宁海县力洋区人民政府,这是宁海县第二个区一级人民政府。

与此同时,“鲁迅”部队在“洪流”部队的配合下,兵分两路,经过战斗,拔除了毛屿土顽据点,基本消灭了力洋地区的土顽势力。

“鲁迅”部队仅用两个月,就摧毁了柘浦、儒雅两个国民党乡政权,拔除了力洋、毛屿两个土顽据点,打退了国民党两次“进剿”,经受了一系列锻炼和考验,从原来的13人发展到130余人的队伍。1949年4月13日,“鲁迅”部队撤至三门,正式编入当时的浙东地区主力部队——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第四支队。至此,这支游击队跟随台工委活动于三门、宁海、天台、临海等地。

“鲁迅”部队在宁海东乡地区的战斗,为东区(力洋)区委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支援了西南游击区的武装。

文章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浙江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