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奇袭——粟裕与官陡门之战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5-01-10 15:16:31

1939年1月,发生在安徽省芜湖市近郊的官陡门之战,是抗战时期新四军的首次长途奔袭战斗。当时,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部深入虎穴,奇袭官陡门之敌,狠狠打击了驻芜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江南敌占区人民的抗日斗志。

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奇袭官陡门战斗凯旋时合影。

战前谋划奠胜局

1939年初,侵华日军开始在南京、镇江、芜湖三角地带进一步增强兵力,试图采用“梅花桩”战术来对付新四军的威胁。所谓“梅花桩”就是指碉堡据点,日军先以交通网为基础构建封锁线,再依据封锁线,在其内部设立“梅花桩”,从而以这样一个个棋盘式的小块来压缩新四军的活动范围。

官陡门(今芜湖市鸠江区境内)原为芜湖东北郊的小镇,街道东西长不过百米,南北流向的扁担河穿镇而过,一座约一米宽的木板桥横跨两岸,将小镇的两岸连为一体。当时,官陡门距离京芜铁路(即今天的宁芜铁路)和被日军占领的飞机场均不到3公里。官陡门四周河网密布,沟汊纵横,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粟裕称这里如同“象棋盘中心卒前边的渡河点一样”。1937年12月10日,日军侵占芜湖后,即在飞机场屯驻重兵,将官陡门作为重要军事据点,沿扁担河两岸修筑防御工事,设置三层铁丝网和障碍物,在西、南、北三面构筑炮楼,三处互为掎角,易守难攻,极为险要。

这个看似极为安全的地方,却正是新四军出奇制胜的地方。粟裕在对敌情和地形进行侦察后,决定在敌人的心脏地带虎口拔牙。粟裕在战前谋划时指出,“现在我们是在交通较方便的平原、水网地区同敌人作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像鹰抓兔子式的,采取突然的、短促的像闪电一样的袭击,打个敌人措手不及。敌人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麻痹大意的地方,看似固若金汤的据点,实则疏于防守、不堪一击。”

长途奔袭出奇兵

为了打好这一仗,早在1939年1月7日、8日,粟裕就派出侦察员,摸清了官陡门周边地形和兵力部署情况,制定了速战方案,并组织了几次夜间战斗演习。

新四军第二支队领导合影,左三为粟裕。

1月18日清晨,粟裕率领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宣城狸头桥出发,沿丹阳湖东岸北进。为了不暴露行踪,部队在冒雨北进25公里后停止行动,隐蔽宿营。19日上午,部队突然向西,乘船横穿丹阳湖,上岸后,又改乘预先准备好的船只,继续沿内河西进。午夜,部队迂回穿插到一个村庄隐蔽下来,整装待命,此地距官陡门还有近40公里的路程。

20日午后,粟裕召集排以上干部开会,宣布攻击目标,并详尽分配了各部的战斗任务,规定必须在20分钟内结束战斗,并迅速集结回撤。至此,战士们才了解了粟裕带领他们“绕圈子”的真正目的。傍晚5点整,部队在寒风中继续向西疾行,晚8点左右到达亭头镇。按战前部署,掩护部队从南、北两面向青山和黄池的敌人据点隐蔽前进,以保护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其余部队继续向官陡门进发。

21日凌晨2点,攻击部队行进至离官陡门约10公里的地方时,前面一条河挡住了去路,粟裕当机立断,沿陆路绕道前进,必须赶在黎明前发起战斗。为了节省时间,部队在夜色掩护下沿着蜿蜒泥泞的小路急行军,在巧妙地通过敌人的头道桥据点后,于4时许神不知鬼不觉地抵达距官陡门约2公里的王石桥。按照预定作战方案,一部沿西北绕向芜湖方向往东迂回,另一部则沿扁担河东岸北进,完成了对官陡门据点的包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的官陡门镇

在冬日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粟裕一声令下,部队发起攻击。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冲锋号声响成一片。攻击部队迅速突破铁丝网和障碍物,冲进据点。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还没有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打得人仰马翻,当了俘虏。趁着敌人惊慌失措之际,粟裕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冲到河边,夺取了小木桥,占领了伪军司令部。

整个战斗只用了短短的8分钟,连同清扫战场总共用时20分钟。当周边敌人纷纷向官陡门据点增援时,粟裕早已率领部队安全撤退。奇袭官陡门,新四军大获全胜,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县城未归而侥幸漏网。共歼灭日伪军二百余人,俘敌五十七人,缴获步枪六七十支,短枪十多支,机关枪四挺,其余手榴弹、子弹、军用品更是数不胜数。

经典一战扬威名

官陡门之战是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一场经典战例,粟裕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游击战的范例。事后,粟裕欣然提笔歌颂这一重大胜利:

新四军,胆气豪,不畏艰苦与疲劳,七十里之遥,雪夜奔袭芜湖郊,伪军无处逃,伤毙满沟,活捉四十余,步枪四五十条,机枪三挺,驳壳十余条,还有大刀、日伪军旗、脚踏车、大衣与皮袍,军用品用箩挑,汉奸远逃,敌伪心愁,广大人民兴高,同声咒骂汉奸:罪不可饶!

新四军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评价这一次战斗“是最标本(准)的一次远袭击”,张司令员说,“根据敌人的地形和兵力,看来我们好像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敌人不仅有四面坚强的堡垒封锁着的地点,而且四面还有湖有河川。敌人不仅有强大的伪军,而且附近还驻守有大量的日军。但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半点钟内全部消灭了伪军二百余,俘虏六十名,而我们则只有三个轻伤的。”

1939年10月7日,《新华日报》全文刊登了由粟裕撰写的介绍官陡门战斗经验的文章——《芜湖近郊的奇袭》,粟裕指挥游击战出神入化的美名也被广为传颂。

文章来源:安徽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