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粤桂湘边区解放的先声——夜袭北楼岗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2-13 14:01:28

  粤桂湘边区解放的先声——

  夜袭北楼岗

  ■汤炎忠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宣告成立。之后,粤桂湘边纵队转战于广东西江以北、广西桂林以东、湖南桂阳以南和粤汉铁路以西的广大区域。其中,夜袭广宁县北楼岗战斗是其在解放战争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一次袭击战,也被誉为“粤桂湘边区解放的先声”。

  1949年,粤桂湘边纵队分兵进入广宁县,迅速控制广宁的大部分乡村。国民党广宁县县长古绍辙虽有意投诚,但又心有不甘,便将最为器重的县保安营第2连(机炮连)派驻北楼岗,以备进退之需。

  北楼岗是广宁县城的重要据点,紧邻县府,居高临下控制全城。岗上筑有炮楼,四周环绕布满铁丝网的高墙,并与附近几座筑有炮楼的山头互成犄角,形成强大的防御体系。再加上有可靠亲信和精锐部队把守,古绍辙自认可高枕无忧。

  为打消古绍辙的侥幸心理,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决定消灭他的这支“王牌军”,并将任务交给了第1团。

  第1团指战员们经过缜密研究,决定采取夜袭方式,由副团长欧伟明指挥,里应外合,速战速决。具体作战部署为:3个突击小组潜伏在北楼岗附近的石灰坟场,待我军内应发出信号后,火速冲入北楼岗;主力部队埋伏在北楼岗对面的牛角坳,负责歼灭敌军并掩护突击队得手后撤退;附城中队截断敌人通往县城的北帝宫公路及伏击敌援兵。

  8月17日晚,北楼岗四周一片寂静。突击队员趁着夜色,潜伏在杂草丛生的石灰坟场中。

  午夜1时,眼见北楼岗内应人员发出信号,突击队员一跃而起、翻墙而入。

  为不惊扰敌人,突击队员没有开枪,纷纷使出“拳脚功夫”,干净利索地击倒了敌人,并用麻绳将他们捆绑起来,不一会儿,就将西边炮楼1个班的敌人全数俘获。

  随后,突击队员冲进敌营房,兵分三路各自展开行动。第一路战士控制下厅西边、架放轻重机枪的房间,解决了敌排长,其余两个机枪手也同时做了俘虏。第二路战士冲进敌连长和敌教官房间。敌连长闻声惊起,迅速抽出藏在枕下的手枪,不料手还没举起来,手枪就被眼疾手快的突击队员踢落在地。敌教官企图破门而逃,也被突击队员一记重拳打得毫无招架之力。短短几分钟,突击队员就将敌连长和敌教官双双擒拿。同时,第三路队员也火速控制住了正厅的敌人。

  就这样,突击队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北楼岗的敌人。

  乘着夜色,突击队和伏击部队又乘胜追击,县城西门楼上1个排的守敌也全部被俘。

  我军仅用1个多小时,不费一枪一弹、无一伤亡便将北楼岗守敌一举拿下。此次夜袭,俘虏了包括敌连长在内的百余人,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并迫使古绍辙丢掉“墙头草”幻想,正式率队投诚。

  不久,粤桂湘边纵队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粤桂湘边全境。自1947年至1949年,部队(含前身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大小战斗约800次,毙伤敌近4000人,俘敌10000余人,接受投诚2000余人。

  如今,坐落在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交赞村的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用丰富翔实的展览内容,再现了那段荡气回肠的烽火往事。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