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郭至君)当地时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中国专场”发表题为《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的致辞,围绕中国在全球变局中的角色、国际秩序改革、中美关系等核心议题展开,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挑战艰巨的情况下不变的责任和担当。
乌克兰危机延宕近三年,前景难测,虽然相关方提出了一些谈判方案,但和平曙光何时来临尚未可知,而随着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美国的内外政策、美欧关系等都充满变数,本届慕尼克安全会议就是在这样强烈的不确定性和焦虑中召开的,而仔细分析中国外长王毅在其中的一番致辞和答问,无疑为乱云飞渡的世界局势注入稳定的因素,也日益凸显了中国在国际话语场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首先,中国展现了作为大国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
王毅外长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强调大国对全球战略稳定负有“关键责任”。面对欧洲对安全与发展的双重焦虑,中方提出了“平等相待、尊重国际法治、团结协作、反对对抗”四点主张,直指西方阵营中盛行的冷战思维与价值观霸权。这种姿态与美国副总统,代表参与今年慕安会的万斯大肆指责盟友的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有欧洲学者坦言,在“美国靠不住”的现实中,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成为解决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选项。
我们看到,世界很乱,但“中国方案”在当今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已经具有重要影响力,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中国提出的解决问题之道有理有据且不损害相关各方利益,是真正为世界和平、共同繁荣所想所设。我们看到,王毅外长在本届慕安会上重申了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三大倡议,强调其为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并呼吁大国合作应对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尽管西方仍存对华偏见,但慕安会专设“中国议题招待会”、王毅演讲被安排在首日核心时段等细节,不仅折射出中国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全球影响力,也体现了中国的担当和责任被越来越多国家认可。
第二,中国展现了作为大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纵观王毅外长的致辞和对谈内容,他多次在言语中展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包容和开放。王毅说,应当坚持开放合作,以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来支撑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中欧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他也表示,“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每一个国家都可在多极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王毅还强调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全球南方国家的安全需求,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在与主持人对谈环节,王毅也再次重申中国愿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十二字原则构建中美关系。字里行间均透露出,在这个多极化的现实世界里,无论大小国家都有其自身的宝贵作用,在多极化的国际秩序中,零和游戏不能持久,共商共赢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当今世界的不平等现象频出,强调平等,正正展现了中国的开放与包容,中国希望以往的发达国家集团和既得利益者要看到、承认、尊重全球南方国家以及金砖国家取得的发展成就,有格局,有气度地接受世界的多极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搞小圈子,小集团,争个你输我赢。
第三,中国展现了一以贯之的外交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
“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中国人从来不信邪、不怕鬼……”王毅外长在与慕安会主持人对谈中引用的经典名句引发了舆论热议,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我们看到,近些年来,王毅外长在西方舆论场上的表态都在强调“稳”字,这次他也提到,中国必将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大国要带头讲诚信、讲法治,坚决摒弃言行不一、零和博弈。
此外,王毅在参加慕安会期间也会见了欧盟、北约、德国、乌克兰等政要,明确支持欧洲在乌克兰危机和谈中的作用,缓解了欧洲对美俄单独媾和的担忧,强化了中国作为“确定性力量”的形象。在谈到欧洲国家最关注的中美关系走向时,王毅也不卑不亢再次重申了中国立场,清楚表达了中国不挑事但也绝对不怕事的态度。世界动荡不安,但中国确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的底气和定力。
总的来说,王毅外长在慕安会上的演讲,让西方世界听到、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强大的中国,既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主动角色,也通过多边互动与立场宣示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为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了更多稳定预期。(来源:香港“中评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