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八路军“是一支结构合理、军纪严明的队伍” ——读威尔伯·J.彼得金《深入中国1943—1945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见闻》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5-04-10 14:49:24
威尔伯·J.彼得金,美国军人,1943年到中国桂林担任步兵教员,1944年被任命为美军观察组(迪克西使团)主任参谋,并于1945年成为该团的指挥官。他是在延安时间最长、考察过敌占区、对延安和抗日根据地情况最了解的美军观察组成员之一。其著作《深入中国1943—1945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见闻》从多个视角深入介绍了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经历,向世界客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的形象。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被热情款待”
美军观察组延安之行并非国民党所愿,曾多次受到他们的阻碍,后又耽搁了出发时间。但是延安的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美军观察组的到来,迫切希望通过他们的报告让美国方面了解延安的真实情况,从而推动合作抗战。彼得金等人一到延安机场就“受到热烈的欢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亲自迎接,这种友好态度一直贯穿观察组工作和生活的始终。在延安考察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为他们精心准备饭菜,多次组织舞会,给予他们“最好的招待”。在去阜平的路上,120师师部的军官为迎接彼得金一行跑了80多里路,部队领导和当地居民也热情接待他们,为他们组织《都是一家人》《赶走敌人》等戏剧演出。到达晋察冀根据地后,部队领导把他们安排在新窑洞居住,为他们量体制作军服,组织欢迎会。
彼得金在书中写道:“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被热情款待。”这也让他感受到,考察组在延安和根据地受到的“热烈欢迎”与他们在重庆“总被监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八路军的士气和精神面貌很让人振奋”
了解共产党军事武装力量、军事行动情况,分析其日后对战争胜利的潜在贡献力是观察组的重要任务。彼得金初到延安,就听到了彭德怀、聂荣臻的报告,与朱德、陈毅等将领进行了会谈,还专门参加了“红军的领导艺术和纪律”等讲座,参观了359旅建设南泥湾的情况。彼得金写道:“这与我在桂林步兵训练中心看到的展示部队大相径庭。”在深入游击区1300多英里的途中,他通过参观抗大、战地医院、药厂、兵器库、地道,与根据地将领、各军分区指挥员交谈,亲眼见证八路军的军事行动等,进一步感受到八路军虽然条件艰苦,但结构合理、战术得当、斗志高昂。他发现,八路军“部队和个人的道德观念很强”,他们日夜抵抗日军,这与“国民党军队中的道德观很差,所以日军能无阻碍地肆意推进也不足为奇”的情况形成强烈反差。
彼得金在书中附录了观察组成员惠特赛的报告《巴利奥历险记》,转述了八路军游击队为营救美军飞行员巴利奥所作的巨大努力。巴利奥一路看到八路军军纪严明,“积极投入抗战之中”,称“八路军的士气和精神面貌很让人振奋”。惠特赛也在报告中提到,“巴利奥的经历也证明,八路军能够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确是一支结构合理、军纪严明的队伍”。
“民众全心全意支持部队”
彼得金在考察中发现,“农民们非常支持中共的部队”。到延安之初,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就对观察组讲述了“军队和人民”的关系。在深入根据地过程中,彼得金进一步了解到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切实“减轻农民的税收”、实行民主政权等,感受到了根据地融洽的军民关系。《巴利奥历险记》更是详细记录了广大农民拥护八路军的各种行动,如在营救巴利奥的过程中,“每隔几分钟就有农民来报日军的行踪位置”,“不管白天黑夜,时时刻刻都有农民进进出出,来给游击队队长汇报日军情况”。在晋察冀根据地,巴利奥深刻体会到了根据地军民的血肉联系,他发现“那里的老百姓和村民与军队紧密结合,他们外出侦察、带路、运输、打仗,还把自家的房屋贡献出来,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帮助八路军”。他还感叹道:“当地老百姓宁可死,也不会说出八路军的秘密。”
彼得金在发给时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的电报中,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和人民的关系时,称“民众全心全意支持部队”,这与巴利奥在国统区看到的国民党军队到处搜寻新兵,“用武力征兵,用绳子反捆住新兵的胳膊”,“征兵者向试图逃跑的新兵开枪”,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求回报、不求奖赏”
为了打倒法西斯这个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彼得金首先是带着培训任务来到中国的,但他对国民党军官在军事培训中“缺乏学习动力”感到十分失望,表示对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中“巨大的贪污受贿现象感到震惊”,认为“整个国民党需要大整顿”。彼得金在国民党统治区鲜有朋友,但在延安和根据地却处处有至交,因为那里到处是他希望见到的积极抗敌、英勇御敌的人们。
彼得金与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军队将帅乃至延安的群众都是好朋友。他要离开中国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人都表达了“关切和不舍”之情。彼得金从延安到达重庆后,听说毛泽东等人将从延安飞往重庆谈判,他“竭力安排接待中共领导的到来”,无奈遭到了制止。彼得金把延安军民当朋友,延安军民也把彼得金当朋友,而且把一切支持中国抗日、共同反对法西斯的所有国际人士都当成朋友。彼得金在书中以日记、报告等不同形式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为营救帮助巴利奥所付出的艰辛,他们“不求回报、不求奖赏,甚至不求任何形式的补偿”。且他们为营救被俘的美军观察组成员果断对日军展开攻击,“在激战中,游击队伤亡20人”。中国共产党人为自己的朋友敢于拼命,面对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敢于斗争,众多国际友人也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友好行为和斗争精神所感动,他们同样为中国抗日奋不顾身。彼得金在前往根据地的路上,就曾碰到从游击区返回延安的卡斯伯格、福尔曼、爱泼斯坦、沃陶和弗雷等人,称“他们早已与中国共产党同甘共苦了”。
彼得金与中国共产党结下深厚友谊是在共同反对法西斯战争中深入考察延安及根据地的结果。1978年5月,彼得金和原美军观察组部分成员受邀重返中国,受到了他的老朋友王炳南等人在人民大会堂的热情接待。在交流中,彼得金发现,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比他之前在延安的时候要好得多,还感叹:“中国人都非常友好。”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