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鎤铭 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授
引言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2日突袭式宣布,对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十多个 “不公平贸易体”征收高达32%的对等关税。消息震撼国际市场,各国陆续公布对策,然而赖清德当局却迟至四天后才匆促提出应对方案,引发台湾内部极大质疑。尤有甚者,4月6日赖清德不仅未对美方强硬表态,反而提出将以 “零关税”为基础与美方展开贸易谈判,强调 “不会报复关税”,并计划进一步增加对美投资——如此 “亲美押宝”的姿态,俨然把台湾推入更不对等的经济险境。
这场所谓的 “对等关税”,实则是对台湾地区长年一面倒配合美国战略的严厉回报,更揭示民进党当局 “非红供应链”战略的荒谬与危险。
顺差高达740亿美元,触怒特朗普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官方数据,2024年台湾地区对美出口高达1,163亿美元,进口仅为423亿美元,贸易顺差暴增至740亿美元,年增幅超过五成。这一庞大的顺差数据,使台湾地区跃升为美方眼中最主要的 “不对等贸易”对象之一。
在特朗普眼中,庞大的顺差代表着美国 “吃亏”,必须透过惩罚性关税予以平衡。此次台湾显然是经济账本的反扑。更值得注意的是,此轮关税所波及的产业,包括芯片、精密机械、自行车、电子零组件等,几乎涵盖台湾地区全部出口主力。
根据中华经济研究院预估,一旦32%关税全面实施,将导致对美出口剧减,台湾全年GDP恐下修0.6%,并可能损失9万个制造业工作机会。这不仅是对产业的重击,更是对民进党 “亲美押宝”策略的严厉审判。
高度配合换来背叛,竟然全盘误判
令人错愕的是,台当局高层事前声称其实知悉特朗普将于4月2日宣布加税,甚至已拟定若干因应方案。然而,他们错估了美方可能的征税幅度,原预估仅为10%左右,且对台湾地区 “特别宽容”。行政部门卓荣泰甚至在关税公布前夕,仍在脸书喊话 “大家可以安心睡觉”。
结果,事实却是台湾被征收32%高税,与大陆几乎同等对待,台湾当局根本措手不及。根据《中国时报》披露,从4月3日至6日,台湾当局团队匆促开会拟定对策,包括邀产业代表座谈、抛出 “五大策略”、金融管理部推出 “三大限空令”,对策目标是先 “安稳企业信心”、 “安定社会民心”,且要 “扩散正确信息”。但相较各国及地区早已与特朗普团队密切沟通,台湾显然是 “连门都进不了”,毫无回旋余地。
“非红供应链”战略破产,对美押宝成赔钱货
赖清德上任以来,强力推动 “非红供应链”策略,声称要打造 “不依赖大陆”的安全生产体系。台积电赴美投资千亿美元、美军购大单接连签署、天然气与农产品大量采购……一连串经贸动作看似 “强化盟友关系”,实则是 “单边奉送资源”,换不来任何实质保障。
不仅如此,台经济部门郭智辉还预定5月赴美参加 “选择美国”高峰会,继续拉拢企业赴美投资。但如今关税铁锤一落,才发现美方从未真心对待台湾 “朋友”。国际媒体也多有嘲讽,称民进党对美政策可谓 “热脸贴冷屁股”。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质疑:难道 “非红供应链”就是要用台湾纳税人的资源,换来美方的羞辱?难道一味 “亲美倚美”就是经济自主的代价?
抗争还是献媚?
在大多数方迅速响应美方关税、主张谈判与对等反制之际,赖清德的选择却令人匪夷所思。4月6日,他公开宣示,台湾不会对美实施关税报复,将以 “零关税”为基础参照《美墨加协议》与美国展开自由贸易谈判,并承诺加强对美投资、消除贸易壁垒。
这种不计代价讨好美国的立场,不仅无助于恢复经贸平衡,更形同 “出卖台湾”。面对高关税打击,民进党当局不是为台湾产业争取公平待遇,而是第一时间选择 “更低姿态”来取悦加害者,这种政策逻辑几乎让人无法理解。
岛内舆论纷纷抨击,认为民进党 “连抗议都不敢,还想送更多投资过去”,完全忽略台湾本地中小企业、制造业者的生存困境。
国际孤立与政策错误,谁来承担代价?
台湾在此波美方贸易制裁中的孤立,正凸显民进党的外事与经济战略严重错误。对内全面排斥大陆市场,对外盲目依赖美国庇荫,如今却面临美方背弃、国际市场排挤的双重困境。
令人担忧的是,这场经济风暴尚未见底。若贸易转单失败、产业链转向东南亚,台湾将可能在区域经贸中彻底边缘化。更大的危机,是台湾当局至今仍无反思与调整的迹象,反而持续重复过往失败路线,甚至意图 “化压力为动力”,以 “产业升级”包装政策错误,令人不寒而栗。
结语:亲美押宝,代价终将由台湾民众承担
这一场关税风暴,不仅是美方贸易政策的调整,更是一记对民进党执政逻辑的当头棒喝。当局对美唯命是从,却换来重税羞辱;对岛内产业百般压榨,却无法保护出口命脉。
最终,这一切错误政策所带来的经济重击,仍将由2,300万台湾人民买单,带来更惨痛的代价。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