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特朗普对台湾临去“秋波” 蔡英文上套后该如何面对拜登?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深度分析      2021-01-18 15:59:59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日前高调宣布取消所谓“美台交往限制”,3名美国学者15日在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网站发表评论指出,特朗普政府卸任前做此宣布,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欠缺对印太政策全盘考虑,拿挺台做政治操作,给拜登新政府的中国政策丢难题,恐让美台关系受害,对台湾并无好处。多名两岸涉台专家也担忧,民进党当局顶着无数骂名坚持走“亲美反中”路线,对特朗普照单全收,让台湾民众沦为“小白鼠”,今后在面对拜登新政府的时候日子恐怕更不好过。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该评论由前白宫国安会议亚洲事务资深主任、CSIS亚洲事务资深副会长葛林(Michael Green),CSIS中国权力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和美国在台协会(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共同撰写。3人主张强化对台支持,但对特朗普政府决策时机及做法提出质疑。

  文章提三大论点,首先认为,取消美台交往限制是一大政策转变,应深思熟虑欲达成的目标,及其中所涉风险与利益,还要与国会和盟友协调。它不该由正陷入美国史上最严重民主危机、且即将卸任的特朗普政府宣布;这只会刺激北京对拜登新政府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对台实施更严格限制。

  其次,此刻台湾正需要也应得到美国跨党派支持,但蓬佩奥此次动作似是有意挑战拜登,只要新政府上台改弦易辙,共和党人便可宣称自己“真心挺台”,民主党则是“立场亲中”。以过去经验看,每当美国对台政策被政治化,挺台成政治检验时,结果总让美台关系受害。

  第三,特朗普政府与日强化防卫,军事上牵制中国大陆,应受肯定,但过去4年特朗普政府在外交领域失策连连,令台湾地区处境更脆弱,例如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就让台湾地区失去参与国际贸易协议最佳机会。文章称,自由民主台湾只能在一个由法治和规范构成的体系下生存,但法治和规范却被特朗普政府破坏殆尽。

  特朗普所谓的“秋波” 民进党不是第一次上套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萧衡钟在本网的独家评论表示,台湾已不是第一次被美国玩弄!他提到,在进入2021年之际,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报告给了台湾重重一击。尽管台当局屡屡强调“现在的美台关系是史上最佳时刻”,还主动提出进口“莱猪”,蔡英文并向台湾民众喊话,希望民众可以“体谅”、为了美台友好顾全大局并理解台当局的决策,以争取美国的支持,但从美国再度祭出反倾销的政策来看,在贸易上,美国并未给予台湾实质福利,此次宣告将对台湾轮胎课以反倾销税的税率之重更甚以往,显示美台关系的表面友好,在实际上仍敌不过各自的现实利益。

  这让台湾社会大众傻眼,因为民进党当局顶着无数骂名,不顾各县市、民间舆论与产业界的反弹抵制声浪,执意开放美国“莱猪”进口,就是为了想要争取能与美国签署进一步的贸易协议的筹码,但拜登却公开表态不会签署任何新的贸易协议,让民进党这个想法成了浮云,台湾白吞了“莱猪”下肚,恐怕在短时间内没有任何价值。

  2021年全球潜在风险 台湾首度进入冲突最高级别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14日发布报告,列出2021年全球30个潜在冲突点以及对美国利益的影响,随着中美对抗加剧,大陆对台湾施加的政经压力日益强烈,台湾首度进入冲突最高级别,更被列在“中度机率”、“高冲击”的首位,这也显示中美关系最可能发生争端的地点就是台湾,对美国的冲击与影响也最大。

图片来源台媒

  对此,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投书《中国时报》表示,访台计划被临时取消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14日还是和蔡英文开了一场聊胜于无的视频会议,克拉夫特在谈话中宣称,“美国会永远与台湾站在一起,肩并肩地成为民主的支柱”,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克拉夫特的谈话并不代表1月20日之后的美国,这场双姝隔海对话,不过是在耍嘴皮、呼口号。

  何溢诚担忧,蔡英文和如狼似虎的特朗普表现得如胶似漆,换上老谋深算、美国建制派典型政治人物代表,又该如何应对进退,就算拜登大人不计小人过,蔡英文自知理亏心虚,之前对特朗普都已经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以后面对拜登更只能概括承受,加码输诚、加倍奉承。

  前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前美欧所所长汤绍成在“华夏经纬网”独家专栏里分析认为,拜登上台其实对台湾的和平发展有利。汤绍成表示,拜登时代的到来代表着美国外交政策将重回传统的建制派思维,稳健且可预测性高,其作法也将从特朗普的单打独斗转为拉帮结派,而对大陆的政策也将会是竞斗与合作并进,纵衡捭阖而非直接挑衅,因而其两岸政策的主轴将可能恢复以往的“战略模糊”,并期盼两岸对话,消弭危机,这当然有利台湾的和平与发展。

  汤绍成表示,面对这种情势,美方支持台湾的力道将会减弱,台北已感到压力,因而导致对大陆政策的趋缓。这是2021年开春以来的好现象,但距离两岸症结的认同问题仍远,故还必须提出新思想与新方法,才能真正缓和两岸关系,也才能重新磨合与拜登新政府的立场。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