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5月26日,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讲话,概述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摘自美国国务院官网)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秘书长、博士张明睿在台湾《中国时报》上发表文章指出,最近美国一连串针对中国不停的出招,大有调整中美及两岸关系的架式。5月5日美国国务院贴出中美关系新页面,主页的中美关系依旧,点进情况说明书后,竟然在对台表述中“删两添一”,删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等重要言论,添了所谓的“对台六项保证”。国务卿布林肯对此仅表示:我去掉了,不说了,还给台湾地区一个“为维护台湾安全,直接提供所需武器”的承诺保证。
紧接着,5月23日拜登在访日记者会上宣称要“军事保台”,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气定神闲,相当肯定。当然,做为一位国际领导者,领导人的气势一定要有,正如3月24日访欧讲话,要“普京下台”的气势语言一样。但是,白宫随后便出来澄清,重述了“一个中国政策”并未改变。
当然,这样还不够,5月26日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以《政府对中国的立意》为题发表演讲,通过“投资、联盟、竞争”三项纲领说明对中国的态度。
依据演讲内容来看,布林肯只不过是整合了1月初苏利文所称的“拜登主义”,及布林肯自己接受曾担任过美国驻欧盟大使的艾森施塔特(Stuart E. Eizenstat)访谈的内容。
有关台湾地区部分,布林肯重申:“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我们不支持台独;我们期待两岸分歧以和平方式解决。”至于美国是否介入台海战争问题,布林肯换了一种说法,“维持我们去对抗采取任何将危及台湾安全或社会经济体系的武力或其他形式的胁迫的能力。”从语意分析仍是“战略模糊”的新陈述。
美国面对台海关系的难题,其来有自。2004年美国政界、学界、研究中心便会聚一堂,讨论应对中国大陆崛起问题,认为继续当前“一个中国政策”,将使这个任务更加困难。从谭慎格汇整内容来看,当时并未产生应对策略结论,足见改变“一个中国政策”并非易事。
台湾地区是障碍还是磐石?
今天,美国政府的思考,只不过从大陆主体转变为台湾主体考虑,假设前提改变了,但是逻辑演绎的边界,在不断操作、发展、上升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仍将触及“主权性、代表性、官方性”的制约,否则布林肯也就不用强调美台的非官方关系了。
这也可以从台湾地区无法加入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看出。美国希望印太国家能支持IPEF,却又担心印太国家因为台湾因素产生疑虑,此刻与台湾“坚若磐石关系”成了美国负担,台湾地区依然要面对舍弃。试想,如果连一个经济性议题,台湾地区都能成为美国建构“印太经济联盟”的障碍,更何况是战略性议题呢?
西方所谓的战略,没有特殊的指涉下,多半是指安全或军事战争问题,俄乌战争是眼前案例,在乌军战俘受审讯时,俄方得到一条反馈讯息,战俘们相信“北约会参与顿巴斯(卢甘斯克与顿内茨克)战争及对俄联邦军事行动。”然事实却与承诺有距离。
其次,战争是要消耗的,美国针对乌克兰400亿美元援助法案,真正针对乌克兰分配的部分,经援87.7亿,人道援助43.5亿,军援装备18亿美元,且大都以合同或订单方式留在美国,看样子乌克兰是要失望了。战争是生死问题,承诺与援助都必须经得起利害考验。
台海战争问题的中美态度
至于台海战争问题。首先看看大陆的态度,大陆对台动武的条件,到目前为止,有三个底线表现,“法理台独、外军驻台、突破主权象征的高官访台”,看来大陆是以红线替代主动用兵的思考。
其实也不尽然,他们绕道南太岛国,塑造新的地缘政治情势,欲破解三个问题,地缘战略学者史帕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1893年-1943年)的“边缘地带控制”、1990年美国前国务卿贝克(James Addison Baker III)所提出的“西太岛链扇形战略”,以及台湾本岛处在“第一岛链”中心位置,中美在南太平洋战略竞争的烈度,比起军事战争一点都不逊色。
5月26日至6月4日王毅部长出访南太平洋岛国,提出“尊重主权、协助社会稳定、与地方既有安排并行不悖”三原则进行岛国交流,这事关台湾地缘位置的变化,应给予高度重视。
美国的态度更妙,布林肯演讲中,并没有重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主要原因,这部分是打算交由台湾民众自行决定,美国只要求台海和平稳定。这个命题在逻辑上很清晰,美国不支持“台独”,台海保持和平稳定,台湾民众决定台湾的政治属性,若有战争后果,当然由台湾人民自行负责。
台湾也应理解,当拜登说出“美军护台”,却被拉回“一个中国政策”不变,就表示美国在明处是否认“承诺”这一回事。对美国而言,让渡政治自决,具有高度战争风险,战略模糊确实有其必要性。
4月下旬,印太沙皇坎贝尔(Kurt Michael Campbell)所创立的“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以5小时推演台海战争,结论重点只有一个,台湾四面环海,战时无法如同乌克兰般,由陆路进行有效支持。因此,台湾应在和平时期,大力投资战场建设,购买足够的、有效的武器装备,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当然,台湾是否懂得“战略理性”,也懂得利害分析?并不清楚。但是台湾若能超越认知禁锢,突出理性思维,进一步比较中美对台海战争态度,那么,要不要战争,台湾人民自然知道应如何做选择。(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