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滕昕云 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所博士
2023年2月5日台湾佛光山创办者星云大师,以95岁高龄去世。星云大师11岁时出家,法名今觉,法号悟彻,自号星云,之后陆续在栖霞寺律学院、常州天宁寺、焦山佛学院休学佛法,在1949年迁居台湾。
1967年星云大师在高雄县大树乡山坡地,建筑寺庙定名为“佛光山”,当时还被遭嘲笑:“这地方连鬼都不来!”但他展现智慧轻松回覆:“人来、佛来就可以。”
佛光山创立,将近50年,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先后设立300多处寺院及道场、16所佛学院,全球信众超过600万人,开办多个媒体、报纸、刊物(人间卫视、人间福报,《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觉世》),以弘扬佛法。让他也成了全球佛教徒的精神领袖之一。
星云大师及其创办的佛光山慈悲基金会、国际佛光会,多年来重视社会福利、教育推广、人道救援,影响力遍布世界。其中,推动两岸宗教交流发扬中华文化,贡献良多。
开启两岸宗教交流制度化
1989年,星云大师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之邀,率500人的弘法探亲团赴大陆各佛教道场访问,开启两岸佛教交流盛事。
2002年元月,大师以“两岸未通,宗教先通”与大陆达成佛指舍利莅台协议,且以“星云签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为原则,组成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至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到台湾供奉37日,计500万人瞻礼。此事影响广泛而深远,进一步扩大了两岸交流。
2005年,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成立“扬州讲坛”;隔年,以八大发起人之一的身分,出席于杭州主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说“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全球1200余位高僧大德与会。
2007年,苏州寒山寺赠“和合钟”与佛光山缔结兄弟寺,于台北林口、彰化体育馆及高雄佛光山同时举行赠钟仪式暨祈求两岸和平回向法会,大师赋诗纪念:“两岸尘缘如梦幻,骨肉至亲不往还;苏州古剎寒山寺,和平钟声到台湾。”
“第2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09年3月在无锡灵山梵宫开幕,写下两岸四地宗教交流新页。
星云大师的价值观与中心思想,在两岸宗教交流以和谐、和平为基础之下,已进入多个主要宗教论坛的议程之中。
除此之外,人道援助也是宗教组织在两岸交流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四川地震,星云大师呼吁信徒及佛光会员投入救援及救难工作。佛光山暨国际佛光会继灾难捐助约台币四千多万元,同时启动“四合一”救灾行动,整合全球资源加入救灾行动。人道援助是在宗教人道精神之下,为两岸建立对话与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透过宗教交流,帮助有需要的人,主张道德价值观、正义、族群融合等,为缔造两岸和平、和谐关系创造对话空间,宗教交流成为确保两岸和谐、共存的工具,对两岸社会有着正面的影响与贡献,这就是星云大师的贡献。
星云大师以“爱”为基础的和平主张
星云大师:“慈悲与爱没有敌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互换立场,大家互相尊重、包容、谅解,向前看、不看过去,一同从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为中华的未来努力…两岸同根同源,要和解是全华人的希望,两岸只要一个爱字,即能和平”。
在纷乱时代,宗教动机通常扮演弥平人与人之间的仇恨而导致的冲突的出现。每个宗教认为具有宗教信仰,即便是不同宗教,都不会倾向于使用暴力谋杀他人。宗教成为阻止战争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星云大师曾说:“我们的人间佛教,所讲求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
这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战争为人类带来痛苦、残忍、无情、暴力、非人道的遗毒。相反的,宗教鼓吹同理心、正义、理解,每个主要的宗教传统都包含相互冲突道德规范与原则。所以,星云大师主张,两岸只要有“爱”即能和平,两岸交流,透过宗教活动加强对话改变冲突现况。
战争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两岸冲突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但是两岸同胞的感情依然存在,没有人想看到台海爆发战争,都希望能够和平相处,此时两岸走向通往和谐与和平的道路,而星云大师以爱为基础,打下的两岸和平基础,为世人留下重要资产,期待未来宗教界,扮演和平的推手,让星云大师理念延续下去。(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