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许多人会记得去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事件,当时台海上空仿佛战云密布,一年多后的当下,在佩洛西访台事件中扮演重要推动角色的萧美琴成为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的副手,组成“独上加独”的“赖萧配”,恐怕会让蔡英文任内便就持续恶化的台海局势雪上加霜。
“赖萧配”很可能在蔡英文带偏的路上越走越远
赖清德和萧美琴,前者曾在台立法部门自称“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并在今年宣称自己的两岸路线与蔡英文一致,“非常清楚、完全没有模糊”,后者被大陆定性为“‘台独’顽固分子”,遭到大陆制裁。他们两人的组合,很可能会在过去7年多蔡英文已经带偏的“去中国化”和“倚美制陆”的危险道路越走越远。
政治是平衡与妥协的艺术,只有因应现实持续纠错,才能带来好的结果。蔡英文任内已经让两岸关系从马英九时期的和平稳定状态倒退回李登辉、陈水扁时期的冰冷、僵持状态,台湾的国际空间已经蒙受损失。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如果蔡英文任内两岸政策埋下的风险非但不能及时消弭,反而因为“赖萧配”不断扩大,一旦突破临界点,将把本有更好出路的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的绝境。
民进党经常在台湾渲染大陆的威胁,但忽略的是,大陆社会其实不愿看到两岸兵戎相见。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最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前概括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的民族复兴。大陆眼中的民族复兴离不开两岸统一,但不论从“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朴素同胞情谊还是从国家发展大局、改革开放事业来说,大陆的目标与理性选择都是和平统一。正因这样,只要两岸关系能重回和平稳定状态,大陆是愿意保持耐心,但如果两岸关系恶化到刺破大陆底线的危险程度,出现《反分裂国家法》认定的“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重大情况,恐会造成两岸都不愿见的后果。
两岸之间完全具有和平相处的主客观条件。李登辉、陈水扁时期两岸关系恶化,马英九时期台湾同时和大陆、美国保持和平友好关系,都是事在人为。现如今,蔡英文过去7年多的施政已让两岸关系险象环生,台湾社会的民粹主义和大陆社会的民族主义已有相互刺激的迹象,外界不少人都将台海视作中东之后下一个“火药桶”。在这样的情势下,“独上加独”的“赖萧配”只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台湾要小心鸡飞蛋打的险境
赖清德今年8月过境美国某种程度上便是去“面试”,他的搭档萧美琴本就有浓厚的“美国背景”,过去三年一直担任驻美代表。“赖萧配”大概率会以蔡英文任内便已经推行的“倚美制陆”作为政策重心。“倚美制陆”有两个基本特点:以小博大对抗大陆、联合美国制衡大陆。然而,这是拿台湾作为赌注的高危政治路线。
以小博大对抗大陆既会妨碍与大陆修复两岸关系,刺痛本希望和平统一的大陆,让台海局势不断滑向危险方向,又有严重拖累、拖垮台湾的风险。在两岸日益悬殊的综合实力差距之下,以小博大除了满足心理需要,已经不具备现实意义。然而,以小博大对抗大陆意味着持续的资源投入,耗费大量公帑,台湾经得起折腾吗?
赖清德总是去宣传台美友谊,却忽略当年正是美国与台湾“断交”。美国对外交往固然有意识形态的考量,但仍然以现实主义原则作为底色。人是现实的,政治服务于人,任何可持续的政治行为都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当年美国为了利益最大化选择抛下台湾,转而与大陆建交,时至今日,大陆和美国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为了制衡大陆,美国又将台湾作为筹码,仍与台湾保持暧昧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过去到现在,美国为了现实利益能利用台湾来制衡大陆,那么将来有一天,如果成本反超收益,台湾将面临会否被再度抛弃的命运。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曾一度被人形容为美国“弃台论”头号学者,是因为2014年他发表一个观点“对台湾说再见”,认为如果中国大陆继续像过去30年那样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最终中国大陆会超越美国,美国介入台海问题的收益将逐渐被成本反超。他十分冷峻地戳中民进党“倚美制陆”的最大软肋。但现实情况恐怕比他说的更复杂更残酷,大陆、台湾和美国的复杂地缘博弈格局,既取决于大陆经济发展速度,又与大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所愿付出的代价或者说决心密切相关。对于近年来日益强化“反独促统”力度的大陆来说,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是能在万不得已的非常情况下采取断然措施的底线问题。但对于在台海区域已日渐失去相对优势的美国来说,台湾问题是一个远离本土、可以当作筹码的问题。两年前的阿富汗和昔日南越是摆在台湾面前的前车之鉴。
“倚美制陆”的最大风险在于,如果有一天,随着大陆、台湾和美国的情势逆转,一方是被“台独”屡屡刺痛并与台湾存在巨大实力差距的大陆,另一方是经过反复权衡介入成本和收益后决定转身离去的美国,届时被抛弃的台湾,势必面临鸡飞蛋打的险境。台湾社会不应忘记韩非子的警示:“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在台湾复杂的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不同经历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但人除了意识形态之外,更活在现实之中,不能不考虑现实。本就已险象环生的台海局势在未来4年会走向何处?既要看台湾政治人物的智慧,又取决于台湾民众的选择。(作者 邓峰 台湾特约评论人)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