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兼澄正书院主任
赖清德甫就任两岸关系对立敌意触发,高于陈水扁及蔡英文主政时期。两岸在无“九二共识”前提下,欠缺第一轨道对话协商,也无第二轨道海协、海基对话,第三轨道民间社会组织对话付之阙如。尽管如此,两岸情势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大陆举办两岸交流平台“海峡论坛”,仍于6月15日在厦门举行第十六届各式各样讨论会及活动。这显示大陆对台政策充满战略自信及定力,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权及主导权。
海峡论坛可说是沪台双城交流外,最具代表性论坛。台湾社会普遍民意高达八成,主张两岸交流接触对话,赞成两岸进行有意义及建设性对话,显然民意是支持两岸交流对话协商。
然台湾社会中充斥一种反陆思维,“抗中保台”路线及“联美抗中”战略结合,镶嵌于在美国印太战略民主成员中,主张台湾应参与民主共同体,同时掀起中国威胁论。在交流及反交流双重结构性趋力挤压下,将参与海峡论坛研讨议题争论,视为一种“和陆”与“抗陆”路线选择及较劲之延伸。
针对此届海峡论坛,6月6日台湾陆委会却宣称,不乐见地方政府人员参加相关活动。民进党当局宣称,支持不预设任何政治前提、健康有序的两岸交流,但反对利用交流名义包装统战宣传与政治操作。批评海峡论坛为大陆主办之大型两岸交流活动,历来借由活动对台宣传“反独、促融、促统”立场。
同时,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证实目前有云林和金门两地方首长申请赴陆参与。并说明台湾陆委会的立场,虽不乐见但不会阻止,并呼吁与会人员须遵守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相关法规。
无论是不乐见或虽不乐见但不会阻止说法,凸显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进退失据。民进党当局对海峡论坛界定及评价,恐怕不利于两岸交流及对话。
首先,民进党界定“海峡论坛”为大陆对台统战平台,禁止两岸社会组织合作办理相关活动。不仅禁止在台办理相关活动;亦不得与大陆合作办理:大陆不可在台举办论坛分支活动及延续性活动;岛内地方政府、人民或团体也不得与大陆在台合办论坛相关活动,或造成任何在台办理事实。这将切断两岸草根性、民间性、社会性及经济性组织交流及沟通,尽管如此,仍难以阻碍台湾社会组织团体及基层社会,对海峡论坛参与热度。
其次,采取反制性及限制性两岸政策措施。民进党当局运用道德劝说方式,要求民众勿配合大陆对台统战;禁止较高行政部门层级及所属单位人员出席相关活动;不乐见地方政府人员参加相关活动。具体而言,由于“绿中央”无法解开两岸冲突对立,若蓝白执政地方可与大陆接触,形成蓝地方包围“绿中央”的态势。但民进党当局也必然宣称,两岸事务权责属于“绿中央”而非蓝地方。
复次,宣称禁止民众及社会团体组织参加“民主协商”、推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禁止机关(构)、个人或团体、政党以任何形式参加涉及“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或“民主协商”活动。在此有关两制台湾方案及民主协商,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在大陆许多两岸关系研讨会中,或多或少皆会涉及两个议题讨论,仍这停留在学术层面各界讨论,应属于一种意见表达自由及权利。
因此,探讨两制台湾方案及民主协商,势将成为一种政治禁忌议题。海峡论坛参与讨论主题及内涵,一般主要聚焦在两岸民间性、基层性、社会性及草根性、经济性议题讨论。若是动辄界定为两制台湾方案及民主协商讨论,势必造成一种寒蝉效果及吓阻作用,成为遏制民众意见表达自由。当云林、金门地方首长提出申请,希望赴陆参加海峡论坛,陆委会宣称“我们不乐见,但是不会阻挡”,形成一种暂时性模糊及游离态度及立场,以消极抵制社会组织及民众参与。
最后,建立民主防御机制消极抵制两岸交流。在现行所谓“台安五法”运作下,提醒民众遵守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相关法律规范,不得径自与大陆签署协议、备忘录等文书,及进行违法合作行为或缔结联盟,或受其指示、委托或资助从事不法行为。这显示民进党借此宣示两岸事务权限归于民进党当局,蓝地方只能遵循民进党当局所设定两岸政策底线及红线。
总体言之,若是民进党当局想要实现成为两岸交流的积极者及倡议者,应先改变消极保守的反制者及阻碍者角色;此时调整其对海峡论坛的负面批评改为正面评价,或许是一种对大陆政策实施战略性思维框架突破,这才是善意真正体现。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