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新中国经济75年 | 奔向繁荣之路——核工业给足“硬核”底气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4-11-19 16:57:59

新中国经济75年

【导语】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超百万亿元规模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国家;从基本解决温饱,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摆脱绝对贫困……75年与时代偕行,中国经济巨轮穿越惊涛骇浪,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回首来路,中国经济以势待时,以时取势;展望前路,中国经济长风万里,光明在前!


中国核工业,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座核电站,从国之盾牌到大国重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及强,走过了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崛起为世界核能的重要力量。

2021年12月1日拍摄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机组外景(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2021年12月1日拍摄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机组外景(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为国铸盾

时光回溯到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让世人见识到这一武器的惊人威力。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频频向中国发出了核威胁,能否研制成功自己的核武器,关乎国家存亡。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听取了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关于铀矿资源和原子能科学研究基本情况的汇报后,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就此发轫。

接下来几年间,各项工作迅速开展,当时的苏联也与我国签订了几项援助协定。然而国际形势风云突变,1959年,苏联政府撕毁了所有协定,撤走了专家。“这就逼着我们自己干”,回顾这一经历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说。中共中央提出,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

1963年7月,美国、苏联与英国签订了一份条约,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但不禁止地下核试验。据“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回忆,美国代表当时称,之所以达成协议,是因为“我们能够合作来阻止中国获得核能力”。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晚,新华社发出核爆蘑菇云照片(左图),《人民日报》发布号外(右图)。(图源:新华社)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晚,新华社发出核爆蘑菇云照片(左图),《人民日报》发布号外(右图)。(图源:新华社)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中国政府关于第一次核试验的声明里提到了几个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这份文稿说,“一旦反对他们的人也有了,他们就不那么神气了”。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中国用了2年8个月。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说。

“‘两弹一艇’的惊世伟业,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发言人刘永德说,“从此共和国可以从根本上排除外族大规模入侵的情况,安心发展经济和建设。”


核电崛起

1991年12月15日,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图为秦山核电站反应堆安全穹顶正在吊装。(图源:中国照片档案馆)

1991年12月15日,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图为秦山核电站反应堆安全穹顶正在吊装。(图源:中国照片档案馆)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核工业顺应历史潮流,由以军工为主开始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970年2月初,周恩来听取上海市工作汇报时指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从1974年起,核工业组建专门团队11年开展了380个科研试验项目,为首座核电站奠定了安全、科学的基础。

1983年6月,移山填海的机器轰鸣声响彻杭州湾海滨,秦山核电站从蓝图走向现实。1985年3月,秦山核电站浇筑了第一罐混凝土。1991年12月,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自此,中国大陆核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突破。

1994年,引进国外技术建成中国大陆第二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两台单机容量98.4万千瓦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次年,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拉开帷幕,自行设计建造四台6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2002年陆续投入商业运行。

2004年3月,岭澳二期被列为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在秦山二期基础上,岭澳二期开发了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2008年,秦山核电站扩建工程方家山核电站动工,建造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国产化压水堆机组,标志着我国首个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实现了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核电自主发展的重大跨越。

正当中国核电研发有序推进之时,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对全球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今后国内新建核电站必须以世界最高安全标准来审查,并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

此后,中国核电技术研发仍在继续。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与此同时,中国第四代核电站也已经在路上,位于山东荣成的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营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被称为“不会熔毁的核反应堆”,目前正稳定运行。


走向世界

2024年9月27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漳州核电站(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2024年9月27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漳州核电站(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核电建设正在提速。近年来,我国核准了包括福建漳州二期等多个核电项目。作为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的主力堆型“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同时实现顺利“出海”——2023年2月,我国出口巴基斯坦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在建成投产后正式交付。

对于我国而言,积极发展核电可有效带动出口,助力经济稳增长。据预测,到2030年,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将新建上百台核电机组,共计新增核电装机1.15亿千瓦。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需要6万余台套设备,有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

中国核工业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勇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何在?在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看来,中国核工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全产业链”,其中,中核集团已掌握了世界主要堆型核电站的建造、运营和维护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核电品牌,同时积累了大量海内外工程管理和建造经验,这大大提高了中核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从发展规模上说,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数量已达56台,总装机容量5808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数量达46台,装机容量约为5505万千瓦,规模保持世界第一。“我国还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家覆盖核工业全产业链的企业,从核工业全产业链角度整体统筹,实现均衡发展,我们的核电建设也更有底气。”卢铁忠说。

从技术品牌角度而言,我国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能力、建造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自主设备供货能力大大增强。除了“华龙一号”和“玲龙一号”之外,中国核电还有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和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核电在核反应堆设计与实验、铀矿勘查与采冶、高温气冷堆、聚变堆、核工程建造技术等领域近半数专业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我国核工业科技水平已实现从跟跑、并跑并存,局部领跑的转变。

从安全保障来看,中国核电安全运行状况处在领先水平。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按严重性分为七个等级,福岛事故等级为七级。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中国从未发生二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核电生产运行保持了良好安全业绩。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回望中国核工业从光荣历史中走来,向世界一流挺进。进入新时代,中国核工业作为国家安全的坚强盾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继续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梦想,走入下一个辉煌时代。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姚思寒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