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中原典范|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12-26 18:39:38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杨靖宇、张贯一等是他在东北从事革命斗争期间的化名。1926年秋,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受中共河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确山县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4月,杨靖宇参与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并取得成功。1927年5月杨靖宇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春,杨靖宇被党组织派往东北,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8月,在领导抚顺工人运动中,杨靖宇不幸被捕。在狱中,杨靖宇受尽各种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通过党组织营救,杨靖宇被释放出来。

1932年11月,根据南满抗日斗争的需要,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满伊通、盘石、桦甸、海龙、金川、双阳等地开展巡视工作,整顿各县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盘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6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为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军三个师,第一路军全军人数6000多人,成为活跃在东满、南满的一股强劲的抗日铁流。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也发展到高潮,在东满、南满坚持抗日的第一路军发展到1.5万多人。1938年10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抗日联军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东北抗日联军不得不由人口较多的浅山区转入人口稀少的深山区,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建立秘密营地和后方军事基地。在日伪军疯狂围攻、经济封锁和冬季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情况下,东北抗日联军经常与超过自己十几倍、几十倍的日伪军周旋苦战。1938年11月5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给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全体同胞的致敬电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为应对日伪军更加残酷的“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于1938年7月中旬在老岭召开紧急干部会议,重新研究部队的游击活动计划。会议决定除留部分部队继续在集安老岭山区坚持斗争外,主力向金川县河里地区转移。同时,决定统一改编部队,撤销第一、第二军番号,组成警卫旅和三个方面军。此后,第一路军先后进行了改编,实行分区作战。1938年8月至12月,在分区作战中,杨靖宇率警卫旅等部队在集安、通化、临江、桦甸、濛江山林地带频繁转移,与日伪军展开长岗、岔沟突围战等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数百人。

1939年春,杨靖宇率领第一路军总部警卫旅等部攻打桦甸县柳树河子、木箕河及敦化大蒲柴河等日伪军据点,连续取得战斗的胜利。但在日伪军采取军事“讨伐”、经济封锁、政治诱降等进攻手段下,东满、南满的抗日斗争形势日趋恶化,抗日游击区不断缩小,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陷入了异常困难的境地。1939年10月,中共南满省委和第一路军主要领导人决定部队以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的方式坚持斗争。为牵制日伪军,保证各部队顺利转移,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领第一方面军和直属警卫旅400余人,先后转战于桦甸夹皮沟、濛江瓮圈、金川回头沟等地。1940年1月至2月中旬,杨靖宇带领的队伍与日伪军战斗30余次。但由于日伪军的疯狂“围剿”以及严寒、饥饿等恶劣的自然条件,部队不断减员,至2月15日,杨靖宇身边仅剩6人。最后,他以无比坚强的毅力战斗着,只身与敌周旋5个昼夜。2月23日,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者也无不为之震惊。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杨靖宇这位抗日民族英雄,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吉林省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4年7月,为安葬和永久纪念杨靖宇将军,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在吉林省通化市修建杨靖宇烈士陵园。1957年9月,杨靖宇烈士陵园竣工。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殉国18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杨靖宇公祭安葬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也送了花圈。1988年,在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正门落成之际,陈云又亲笔题词“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不屈的民族之魂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