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冰清是滇东北妇女运动的先驱、昭通第一个共青团组织书记、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任书记王德三的爱人。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坎坷,不论是在顺境辉煌时,还是逆境曲折时,她都对党忠诚坦白,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对共产主义矢志不渝。马冰清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妇女解放运动史的丰碑上。
马冰清(1909—1979),又名懋昭,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她自小聪慧,学习优异,15岁便在家乡盐井小学当教师。1927年,按照中共云南省特委委员、省妇运负责人吴澄,中共昆明市委委员、省妇运委员赵琴仙邮来的章程和指示,马冰清成立了“云南妇女解放协会盐津分会”,并担任主任委员。1928年10月,昭通历史上第一个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盐津支部成立,马冰清任支部书记。
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1929年初春,马冰清考入昆明女子附设女高师班就读,和中共党员宋方、浦卓琳、浦代英一起组织“读书会”,积极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带领同学们上街演讲、演出剧目、散发传单、书写标语,深入工厂启发工友们团结起来,争取合法权利。斗争中,充分展现了她的宣传组织能力。一系列革命活动引起了校方的不安,马冰清被迫离开了学校。党组织将她安排在中共云南临时省委机关,和书记王德三、委员吴少默及其爱人伏瑞珍战斗在一起。马冰清的工作主要是接待来往的同志、站岗放风、传送情报、洗衣做饭、抄写文件、印发传单,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她毫无怨言,总是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1930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云南省委正式成立,王德三继续担任书记,与此同时,王德三介绍马冰清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致的革命信念和追求,使他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终于结成革命伴侣。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新婚燕尔30余天,王德三就离开妻子前往铁路沿线组织发动武装斗争去了,谁知这一去竟成了他们永久的别离。
就在王德三离开昆明后不久,团省委、省委机关先后出现叛徒。昆明市内芭蕉巷、梅园巷、小东门城脚三处省委机关及三转弯省委军运机关被抄,大批党员被捕,身怀有孕的马冰清也未逃脱敌手。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马冰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拒绝写口供。国民党就以“共党罪”判处她七年零两个月徒刑,投进监狱。马冰清、伏瑞珍等狱中的共产党员,利用敌人放风和看守不严的机会,秘密联络狱中战友,给“犯人”讲故事,教大家唱歌识字,宣讲革命道理。一曲《铁窗风味歌》激励着战友们把牢笼坐穿,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冰姐”。马冰清为表达对革命的赤胆忠心,绣了一对枕套带出狱外,上面题词:“高戈利斧无他赠,卿把粗针献赤心。”
1933年,国民党迫于民主力量的压力,对政治犯进行减刑,马冰清才得以出狱。她辗转祥云、昆明、安宁等地,以教书为生,传播革命思想,教唱《国际歌》,经过千辛万苦,1936年,马冰清终于在昆明寻找到日思夜想的党组织,与省临工委委员李剑秋接上了头,恢复了党组织关系。按照李剑秋的指示,马冰清进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妇女会担任宣传干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9年春,在中共组织安排下,马冰清来到寻甸中学教书,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由于工作的繁忙,她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她和丈夫王德三年仅8岁的遗腹子王纪中不慎被疯狗咬伤致死,马冰清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1950年3月,昭通和平解放,马冰清参加了昭通的迎军、接管、建政工作,任昭通第一小学校长,昭通师范学校总务主任,教学语文。由于特殊历史背景原因,马冰清被错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恢复了她1930年1月入党的党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加入共青团之时算起。
马冰清的成长,正如她所说:“我的人生观的树立、学业的进步,都与德三的熏陶教育分不开的,他是我的同志、良师、益友。”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