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拂晓引来了光明”——抗日战争时期的《拂晓报》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5-01-02 11:55:25

“拂晓引来了光明”

——抗日战争时期的《拂晓报》

■杨润鑫  张育豪

抗战时期的《拂晓报》。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有这样一份报纸,在豫皖苏边区和淮北抗日根据地久负盛名。战火纷飞中,它笔酣墨饱、字字千钧,持续报道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揭露日军残暴的罪行,宛如照破五更的“拂晓之光”,激励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心怀信念、不畏艰险地进行抗战。这就是由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主办的报纸——《拂晓报》。

1938年秋,抗日烽火燃遍中原大地,中共河南省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要求刚刚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向豫皖苏边敌后挺进。部队出征前夕,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计划创办一份报纸,用来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记录报道新四军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鼓舞军民士气。

1938年9月29日,在彭雪枫的倡导和组织下,《拂晓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刊。30日清晨,草纸三版、油渍斑斑的《拂晓报》创刊号与整装待发的指战员们正式见面。彭雪枫亲自题写报名并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在说明报纸为什么定名为“拂晓”时,他满怀热情地写道:“‘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来到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办报之初,两支铁笔、两块钢板、两桶油墨、一块木板、一把油滚和半筒蜡纸,便是报社全部家当。“我们共产党人是科学的唯物主义者,又是革命的硬骨头,应该不回避困难,永远是向着困难进击的”“精神食粮比吃菜还要紧”“不管多么困难,《拂晓报》是非健全不可的”……支队首长的话语鼓舞着这些没有多少办报经验的年轻人,使他们暗暗立下宏愿:要用艰苦奋斗精神办好《拂晓报》,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油墨用完了,就用锅灰调棉籽油印报;改造旧油印机时缺少材料,就用细箩筛纱布替换木框架上的铜丝,把群众支援的写字台上厚玻璃板切割成印刷垫板;过滤粗墨缺少工具,就用缴获来的战利品绸衬衣料子一次次捏着过滤,挤出渣汁。为改善报社的印刷条件,彭雪枫卖掉自己的战马为报社购置印刷材料,并交给部队一项政治任务——凡发现缴获的物资中有油印机、油墨、纸张等,都要派人送至报社。

在上级领导关心与支持下,在报社成员齐心协力下,报纸的印刷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旧貌换新颜:从草纸三版不定期出版到新闻纸四开四版三天一期,凡重要文章,还用红、蓝、绿、黑等多种颜色套印。至第63期以后,《拂晓报》印数可达五六百份,版面图文并茂、美观大方。1939年,在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一周年暨《拂晓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拂晓报》在涡阳县新兴集推出第86期纪念版,共十张二十版,版面蓝底套红,新颖夺目,受到全体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社会上也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大批读者。

1939年12月,在《拂晓报》出版百期纪念专刊之际,毛泽东同志发来贺信,并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战争”。这既是党中央对《拂晓报》的鼓励与鞭策,也是报社成员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自创刊起,报社成员就背着印刷工具随军转战在黄淮平原。在穿越封锁线时,部队常常要夜行百里,但只要一宿营,报社成员便不顾劳累,认真细致地进行编辑出版工作。据参与《拂晓报》创刊的成员单斐回忆,有一次,敌人已经距离他们住的村庄很近了,但当时最后一版报纸刚印刷到一半,在随时都可能遭遇危险的紧急关头,师指挥部派来一个加强连为报社警戒,直到报纸全部印完后,报社成员才同意撤离。在那段峥嵘岁月里,报社成员始终满怀对党的赤诚和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一手握枪、一手握笔,深入敌后战场,连续不断地进行报道,真实再现新四军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和顽强精神,把一期期带着油墨香的《拂晓报》送到广大军民手中。

随着部队发展壮大,《拂晓报》逐步成长为“华中油印报之冠”,记载当时豫皖苏边区军事、政治、民运、文化、生活的点点滴滴,揭露顽敌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卑劣,传递战斗捷报频频的欢喜,是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组织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指导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思想阵地和强大舆论武器。除在边区、根据地发行外,《拂晓报》还辗转运送到重庆及西安,发行到昆明、贵州等地,寄发至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成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宣扬中国军民抗战热情、塑造新四军伟大抗战形象的重要载体。

1946年,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拂晓报》改名《雪枫报》,以纪念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与敌作战时牺牲的彭雪枫同志。解放战争时期,该报继承“拂晓”精神,继续活跃在华中大地上,持续报道豫皖苏边区的重大战役和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火热场景,生动记录我军官兵的英勇事迹和广大民工的支前热潮,进一步增强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克敌的信心。新中国成立后,《拂晓报》几经调整,最终作为中共宿县地委机关报继续发行,而从《拂晓报》走出来的一大批优秀新闻人,也分散到全国各地,继续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出贡献。

从枪林弹雨中走来,在艰苦卓绝中成长,《拂晓报》从最初那份发行范围有限、内容质朴单一的战地油印小报,历经风雨磨砺,逐渐蜕变成一份内容丰富多彩、编排匠心独运,在国内外都极具影响力的党报,激励着军民的斗志,传播着革命的火种。如今,《拂晓报》作为珍贵的文物被珍藏在博物馆中,而“拂晓”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