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来,各界对台湾是否已出现通膨争议不休,民间感受和官方说法更是两样情。就数据来看,10月台湾物价上涨率升至2.58%,17项重要民生物资CPI年增率亦从5月的1.32%走高至10月的3.07%,反映消费者物价明显上涨。难怪岛内机构调查显示,大多数民众的通膨预期心理日益加深,并认为未来数月物价上涨压力将加重。
有别于民众感受到万物齐涨压力,官方仍强调岛内物价稳定,并指称近月油料费、运输费、蔬菜等部分商品价格只是短暂大涨,尚不符合一般性物价连续性、普遍性及显著性上涨的通膨定义,且近期物价上涨有相当部分来自进口物价升高,而新台币相对美元保持强势,也有利缓和岛内物价走扬幅度。
虽然官方说法不无道理,惟各界仍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台湾今年第2季至今七个月时间里,就有五个月消费者物价上涨率超过2%,与以往物价上扬多落在过年期间不同,且与2000~2020年CPI平均涨幅0.93%相比,近期涨幅确实明显偏高。
更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蔬果价格可能因天候而出现大幅波动之外,台湾天然资源缺乏,向来仰仗大量进口,以致当原油、天然气、基本金属等国际能源与原物料价格上涨,以及黄小玉等大宗进口农产品涨价时,交通类与食物类价格势必因为反映成本升高而走扬,带来可观的输入性通膨压力。
就目前情势研判,因欧美劳动市场紧俏、运能仍不足、厂商加大备货力道等因素依旧,让全球供应链持续面临卡关瓶颈,供不应求问题迟迟未能获得有效解决,输入性通膨现象至少将维持到2022年。
首先,在国际油价方面,由于主要国家经济持续复甦且力道强劲,原油供给无法立即配合增加,市场供不应求使油价相应上涨,今年6月后国际油价多处于每桶70美元以上。事实上,去年第4季原油期货远期曲线(CCRV)即开始转为逆价差型态,且CCRV曲线逐月上移,代表国际原油短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不但迟未改善,甚至更为紧俏,反映出油价恐要到2023年第4季才会回到70美元以下水平;而近期液化天然气价格亦剧升,创下12年来新高,将透过替代效应影响原油需求,加以目前北半球正陆续迈入冬季,取暖用油需求亦将上升。于是,全球原油需求续升而供给未及支应,以及原油期货市场的投机性交易者亦增持多单下,估计未来国际油价仍将维持强势格局。
再者,农产品的收成与气候变迁问题息息相关。今年出现反圣婴现象机率仍高,使极端气候冲击大宗商品生产的可能性大增,农产品生产首当其冲,加上目前全球塞港等现象暂难解除,以及国际油价上涨将推高运输成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11月3日美国联准会主席鲍尔重申当前通膨率上升预料是暂时性的,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也表示中期通膨展望仍受抑制。但即便真如美、欧与台“央行”所言,当前面临的通膨压力是暂时性的,惟一般民众对物价上涨大多抱持悲观态度,且物价持续上涨的时间也可能远比原先预期为长,恐让通膨预期自我实现,使消费者物价上涨的风险倍增。
要言之,各界皆同意物价上涨风险确实存在,因此,与其继续花时间在厘清充满不确定性的孰是孰非上,倒不如扪心自问若通膨证明是长期,而非短期现象,公部门是否已拟定好完善的因应对策?尤其当海外供给瓶颈依旧,持续为岛内带来输入性通膨压力,而岛内因防疫措施逐步松绑、振兴五倍券发放、基本工资调涨与军公教调薪等都将激励需求。也就是说,当供给面和需求面推升台湾物价的力道恐将一起来时,各界能不保持警觉吗?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