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新华社记者陈晔华 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今年有望达到14.76万亿元,超越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粤港澳9+2城市群启动建设以来,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年多以来,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不断加快硬联通和“软联通”,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重大合作平台、利好政策层出不穷,也不断丰富着“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立足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谋划,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从探索科技创新合作到谋划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粤港澳三地同心,紧抓机遇,深入合作,有序推进。
建设好大湾区,联通不可少。从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到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让港澳与湾区其他城市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如今,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
三地“软联通”不断深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市场互联互通。“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目前,广东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港澳企业在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投资营商享受内地同等待遇。随着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通过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湾区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不断向区域协调发展和改革开放新高地迈进,开辟出一条体制机制创新的道路来。
如今,湾区内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制度之异”正变为“制度之利”。三地创新实施“一站式通关”“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便利通关模式;深圳前海累计推出6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率先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横琴累计推出逾620项改革创新措施,逾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各方正相互借鉴,各展所长,实现优势叠加效应,在创新驱动和深度融合上迈出新的步伐。
在香港和澳门各界人士眼中,粤港澳大湾区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沿,不但是重要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也是进入国家内循环的最佳切入点。加快融入大湾区,并通过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推动两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
2021年9月出台的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方案,是中央着眼于新时代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作出的重大部署,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其是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注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珠海澳门之间的青茂口岸启用,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港澳药械通”“跨境理财通”相继落地,“湾区社保通”正式上线……新时代,新开拓,新成就,粤港澳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向心力”越来越强。
伶仃洋碧波万顷,珠江口千帆竞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有祖国的全力支持,有广大爱国爱港爱澳同胞的共同努力,香港、澳门一定能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进步,明天一定会更好!(王大可)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