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树立七个意识,高质量推进《意见》落实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海观潮      2023-10-13 18:22:55

台海观潮

  作者 郑剑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研究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讲座教授 

  9月1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从整个对台工作大局、推进统一全局上,给福建的对台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空前的支持。全面落实《意见》,既需要工作的热情和极大干劲,更需要智慧和进取精神,首当其冲的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在认知和意识上跟上中央的要求。老脑筋、老经验、老办法,循规蹈矩、萧规曹随,必然是跟不上新时代的这个新要求的。

  第一个是大局意识。《意见》开宗明义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明确了制定和推出《意见》的根本目的,就是紧紧围绕对台工作这个大局,在推进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塑造祖国统一基本架构中发挥更突出、更具先导性的作用。无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还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都是围绕这个根本目的展开的。也就是说,《意见》不是福建一个地方的改革开放、建设发展问题,而是整个对台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从大局出发推进落实《意见》,似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是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逐步实现祖国统一这个大局下落实《意见》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不得脱离这个大局。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也是福建省的长远利益,没有什么利益比这个长远利益更重要。第二是福建人民和台湾地区人民之间的关系。正确衡量得失问题,有些情况下,为了可能为了统一大业、台湾同胞的福祉做出必要的牺牲。地区、行业如此,单位、个人可能也会面临这个考验。这是认识问题,也是觉悟问题。第三是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毕竟当前两岸关系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美战略博弈、美国打“台湾牌”特别是危险地打台海危机、台海战争牌的基本结构难以彻底扭转。如何既让福建又快又好地发展、两岸持续不断地融合,又能反对和遏制“台独”、应对好外来挑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需要高超的智慧。作为福建来说,应当坚定发展的硬道理、融合的大方向,同时克服单纯经济观点、本位主义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懂得两点论,也要善用重点论,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平衡好发展与安全之间需求。有时推动《意见》要快一些,有时可能要慢一些,甚至进行必要的回调。在落实《意见》上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应求全责备。况且《意见》也明确强调,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因时因地制宜,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这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应当深刻地领会把握。

  第二个是赶超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落实《意见》必须以福建的全面发展进步为基础和根本。没有这个基础和根本,《意见》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按照《意见》的要求,福建要有更强的超越意识,赶超就赶超台湾,这一点不必遮掩。福建对台湾的赶超,将是对两岸融合发展、祖国统一最大的贡献。所以,不能把落实《意见》的目光,仅仅局限在吸引了多少台湾同胞来福建、交流项目到福建、合作项目落福建上,更要放在发展上超越台湾地区、文明进步的上超越台湾地区是上。目前看,福建的经济总量超越台湾已经实现,福建人均GDP超越台湾为时不久,福建的科技、金融、营商实力超越台湾地区的势所必然,福建的社会治理超越台湾地区也是可以预期的,至于福建的地方文化和文明建设超越台湾更是理所应当,福建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达到不容“台独”分子污蔑抹黑的程度亦是必然的。做到这一切不需要几代人,当代福建人、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可以见证这段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竞赛结局。而原本海峡两岸这种经济社会乃至治理体系的竞赛、赶超,是一个良性互动关系,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这种“竞赛”也可以看做中国现代化的一种推动模式。但是,“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不乐见这样的局面,他们既不乐见福建赶超台湾,也并非乐见台湾的发展的太好,因为两岸终究是要统一的。这一点,他们是很清楚的。所以美国才有“毁台论”、“掏空台湾论”。

  第三个是试验意识。或者是探索的意识。《意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份专门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印发的文件,明确了福建在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中的定位、使命和任务。《意见》的主题之一就是探路,“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意见》明确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如果说深圳是新时期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的话,那么按照《意见》的精神,福建就应当是新时代对台工作的试验田。从祖国统一大业的紧迫性来看,这块新试验田的建设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福建要为全国对台工作特别是两岸全面融合发展探索开辟出一条新路,包括从形而上的制度机制建设,到形而下的各项举措、项目、具体操作推进,都要用探索的精神、开路的勇气、试验的观念来保障。《意见》中诸如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闽台人员往来更加便捷、贸易投资更加顺畅、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以及厦门与金门和福州与马祖融合发展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平潭综合实验区对台融合作用充分发挥等等任务要求,无一不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来。

  《意见》的要求高,福建要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是给福建自己示范,而是给全国各地各行业示范,是全国的示范区;《意见》的要求新,福建要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做祖国各地吸引台胞台企登陆的排头兵,福建不一定处处做到祖国大陆对台工作的“最大”,但必须成为“最好的”,让台湾同胞想到大陆首先想到福建,特别在其他省市在不少重要领域已经做到对台胞“最有吸引力”的情况下,福建也有个赶超内地的问题;《意见》的要求急,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满打满算不到30年了,30年能干的事情有限,30年能够容纳的回旋时空有限,必须只争朝夕,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意见》面临的两岸关系的新障碍新问题需要探索、创新、突破。以往的和平发展更强调维护和平、和平时期、和平路径、和平手段、和平举措,《意见》所贯彻的融合发展理念更在意突破封锁、克服阻力、对冲干涉、消弭“台独”。当前形势下,来自岛内障碍和阻力,来自美西方的干扰、破坏,都会使得落实《意见》障碍重重。这些年来,在美对华战略竞争体系下,民进党联美谋“独”,通过修改法律、制定政策、“杀鸡儆猴”式办案,打压恐吓两岸交流合作,已经在岛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寒蝉效应。《意见》发布后,民进党当局第一时间就污蔑攻击,威胁岛内各界和民众。在这样的两岸关系氛围中,如何从观念上激励台湾同胞来参加,从政策上吸引台湾同胞来融入,从举措上激励台湾同胞成为落实《意见》的一份子,从力量上震慑阻挠破坏势力搞破坏,都需要探索。此外,一些敏感的项目的推进也有相当的难度,不仅民进党掌权会阻挠,其他政治势力掌权也未必配合。如两岸海底隧道、海空航线截弯取直、互联网应通尽通、台胞身份信息疑虑、台湾优势特色产业企业以多种形式在闽参与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制办学、“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以及台胞加入相关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社会团体,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试点,台胞担任仲裁员、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检察联络员及司法辅助人员等,参与福建法治建设,在闽台胞纳入大陆社会保障体系,台湾业者在闽投资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等等。要想方设法解疑释惑,形成两岸共识。

  《意见》直接与统一挂钩的“统一进行时”需要探索、创新、突破。新时代的融合发展与祖国统一进程是一体筹划,一体联动,一体操作。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的历史阶段,一切推进两岸关系的举措,包括《意见》的部署要求,都是直接瞄准两岸统一的目标、循着两岸统一的既定战略部署来设计和实施的,是按照促统的要求衡量融合发展的工作成效的。如何实现这样的发展、建构这样的闽台关系及福建与各省市关系,如何把《意见》的要求落实到实质促统、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促统上来,如何让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每一份资源、每一份精力都成为统一大厦的一块砖瓦,如何使得物质世界的融合与精神世界的国家民族统一认同相辅相成,如何在落实《意见》的进程中重建台湾同胞对福建原乡的情感、对祖国大陆的向往、对民族复兴的一份子感,等等,这一切都不是容易解决的。这就需要有创意的头脑。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凡是目的不明、指向两可、虚无缥缈的工作都要摒弃;凡是统“独”不分、界限不明、空耗资源的工作都要远离,凡是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工作都要从日程本上花划掉。我们的工作目标、计划和落实,都要瞄准统一、紧贴统一、为了统一。坦率地讲,无目的交流合作不是融合,无目的的交流合作是没有意义的。水到渠成需要时限,对水到渠成无时限的等待在新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反而助长拒统。

  《意见》全省区、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特色需要探索、创新、突破。《意见》包括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3大方面、6个重点、21条,涵盖面之广、之深、之细前所未有,而且要覆盖福建全域。这些领域虽然也多是对台工作长期耕耘的,福建各地也一直把对台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但如此系统、全面地在一个省区推动落实也是前所未有的,加之形势的紧迫性,这对一个省而言,艰巨性前所未有。《意见》中的单个领域、单方面内容、单项工作可能是驾轻就熟的,但合在一起需要系统的筹划与推进,应该比一个一个单项工作的筹划与推进难得多,需要蹚出新路。比如,有的工作从其所在领域来讲,可能需要持续大力推进,但放在全局来衡量,有时可能需要缓一些甚至放一放,有时需要快一些,有时需要一揽子推进,有时需要分散落实。这里面的智慧与逻辑,需要在实践中累积经验。简单化、四面出击、万马奔腾、人海战术、争先恐后,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得不偿失。这其中的奥秘,也需要试验。我们面临的岛内外对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就不能简单。

  第四个是容错意识。既然是探索、试验,就要容许出纰漏,容许调整、充实、改进、提高和反复。如果寄希望于处处拿出万无一失的做法来,既不可能,也不实事求是,有时反而贻事。虽说对台工作无小事,但既然是给了探索的任务,就要容错,否则就不叫探索了。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争取福建及台胞意见,汲取其他地方、行业经验教训;搞好规划论证,既谋定而后动,又敢于拍板定案;克服等靠要倾向,否则的话,就不需要探索、实验了。没有探索不可能实现中央赋予福建的任务,没有容错不可能有探索的积极性、试验的主动性、引领的创造性。建议制定相关容错制度机制和相关政策,给有关单位、干部以失败、失误、出瑕疵的空间,在成绩面前,失误始终是第二位的;根据新常态某些制度规定可能给对台工作造成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探索论证相关政策,细化规定,提高操作性。归根结底,只有明确政策界限、原则、挥洒空间,才能创造出人人探索、百花齐放的宽松环境和生动局面。

  第五个是国际意识。只有国际的,才更是对台的;只有世界的,才更有利于闽台及海峡两岸深度融合。简言之,国际化的福建,是建设第一家园前提条件;国际化的视野,是闽台融合发展的必备条件。台湾问题牵扯复杂的国际关系,包括其中与融合发展的相关因素,也受着极大的国际影响,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大打涉台“国际牌”的情况下,筹划和推进相关《意见》工作,必须具备国际的视野、国际的经验。另一方面,从经济社会角度看,台湾又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地方,推进《意见》的各项工作,客观上也要求我们既要从大陆看台湾,也要以国际化的把握《意见》一些环节,具备国际的眼光、国际的水平。要立足闽台但不能囿于闽台,眼界宽阔,心胸要宽阔,措施宽阔。比如,《意见》中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对台先行先试、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建设、两岸产学研企共同制定行业共通标准等等工作,如果不与国际接轨,就可能在推动中举步维艰。也只有与国际接轨,才给实现福建与国际化程度很深的台湾企业、商界、社会的有机对接,形成一体化。

  第六个是责任意识。应当在福建营造开展对台工作、落实《意见》要求人人有责的普遍认知,各个地方、行业、机构、单位乃至个人,都有积极主动学习《意见》、贯彻《意见》、参与《意见》进程,形成全方位勠力同心的局面,使全福建因为对台工作而担责,也因为对台工作而受益。中央给福建及其广大人民任务,也必然给福建相应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更会努力支援福建落实《意见》。这是举国体制的优势,也是福建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每一个福建人也必然是受益者,就像奥运会花落谁家的道理的是一样的。所以,不但不应把《意见》当成负担,更应当成当成责任,当成机遇,当成建功立业的新契机。机缘往往降临有准备的头脑,《意见》势必厚爱家国情怀。建议福建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度,拿出必要精神物质资源,激励那些落实《意见》的先行者、敢闯敢为的领头羊,更包括那些牺牲奉献的群体。与此同时,对那些乘机钻政策空子、谋不义之利之徒,必须严惩,而且不分祖国各地,也不分海峡两岸。

  第七个是政治意识。祖国统一是政治,对台工作是政治,落实《意见》要求当然是政治。这个政治要求不忘初心,就是推动《意见》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台工作而不是别的工作,就是要始终按照对台工作的政治要求思考处理相关问题、衡量和评价工作绩效,绝不能游离这个初心,更不能违背这个初心,祖国统一是什么样,福建现在就应该开什么路、办什么事,闽台融合就应该怎么推、到哪里突破;这个政治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反对自作主张、各行其是、我行我素、违法乱纪;这个政治要求要求按照党的政策和党的部署展开,不应各行其是,更不能借机投机取巧、钻政策空子、发不义之财、谋非法之利;这个政治要求不得搞特殊化,借对台工作需要搞突破社会主义原则、政治原则的变通;这个政治特别要求提升各级干部的对台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不糊涂、不含糊。

  而从台湾方面来讲,也应当有相应的意识,抓住相应的机遇,实现相应的发展,在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中建功立业。如两岸是同胞而非敌人的意识、机遇意识、合作意识、进取意识、反“台独”反干涉意识以及中华民族民族复兴的意识,等等。当前形势下,特别要认清大势、把握大势、分清敌我友,不但考虑自己和时下,也要考虑子孙和未来,认识到自身现实和长远利益所在。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展望的民族,是出思想家的民族;台湾地区是多元化的社会,更是激情澎湃的社会。激情用在正道,人间正道是沧桑。激情与邪路共振,必然是死路一条,害人害己。遥想当年,康熙统一台湾的那段历史,其中从上到下,每个人的选择所导致的不同命运,还不足以引以为鉴吗?


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