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抗中保台”沦为私德“挡箭牌”?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岛夜话      2025-02-25 11:06:46

台岛夜话

作者 萧衡钟 台湾联合大学助理教授

前联电董事长曹兴诚因“丑闻门”跃升台湾媒体版面,资深媒体人谢寒冰在直播节目公开披露,在2015年与特定女子过从甚密,曹兴诚从“AI可能造假”到“提告求偿”说词反覆,最终认了“私人照片”,却又说遭散布改造企图力挽狂澜,态度反覆已让外界无所适从。作为民进党号召大罢免的领衔人,私德丑闻恐怕再度重创气势。

民进党号召罢免领衔人相继人设翻车,迫使言行道德败坏整体形象,随着史书华、闽南狼相继爆发丑闻,如今曹兴诚似乎也陷入桃花劫,已经失去领导人物的既有光环。赖当局“大罢免”开局叫阵屡败屡战,领衔人物挑选纷纷中箭落马,德薄位尊如何来对抗冷却期,已让绿营内部心急如焚。曾兴诚“丑闻门”跨界私德与罢免,牵动的是民进党的操作气势,从道德瑕疵难担社会公义、立场摇摆如何领衔罢免“抗中保台”沦为私德挡箭牌,已让外界啧啧称奇。

道德瑕疵难担社会公义

曹兴诚因“私人照片”成为各界舆论焦点,是否有在婚姻存续期间外遇,爆发以来始终没有明确回应,仅有针对互动照片真伪,甚至透过AI生成来做技术讨论。曹兴诚声称AI可能变造,紧接扬言提告求偿,最终承认照片属于私人所有,却仍试图以“恶意变造”推托责任,言行反覆俨然凸显道德瑕疵。

作为民进党推动罢免的关键人物,曹兴诚的个人形象与公信力也将带动罢免的正当性与否,此次丑闻已让他的公众形象大受打击。民进党试图塑造“非政治化”的罢免形象,透过公民团体与有力人士来号召群众,如今连曹兴诚都因私德问题成为焦点,使得罢免行动难与社会公义连结。谢寒冰在节目中揭露此事,曹兴诚的回应竟是“是真的又怎样”,显示他对个人道德瑕疵毫不在意。

立场摇摆如何领衔罢免

曹兴诚过去高举“两岸统一”大旗,甚至还曾倡导“公投”方案,近年却已转向“抗中保台”,摇身一变成为民进党的盟友,如今更站在罢免行动的第一线。这种政治立场的剧烈转变,已让外界不禁怀疑其政治诚信,也引发对领衔罢免的立场质疑。然而,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言行不一,立场摇摆如何赢得民众信任。

曹兴诚的言行反映出“商人逐利”本质,立场随着个人利益起伏,尤其罢免行动原应诉诸社会的价值判断,但由一个政治立场变幻无常、道德争议缠身的人担任领衔,如何发挥公信力与感召力。曹兴诚一方面倡导所谓“公民意识”,另一方却有“政治劈腿”前例,如此角色反差,恐让罢免行动的说服力每况愈下。

“抗中保台”沦为私德挡箭牌

民进党过去以“抗中保台”作为政治操作的主要手段,然而除了政治议题,现在就连绿营人士的私德问题也能当保护伞。面对曹兴诚的“丑闻门”,绿营并未严格检视其道德瑕疵,反而试图将舆论导向阴谋论,声称这是“大陆渗透”或“抹黑攻击”,再度显现民进党将“抗中”沦为私德挡箭牌。

民进党当丑闻发生在自己人身上,为了要将桃色事件给合理化,往往以“大陆介入”当作卸责借口,已让民众对其政治诚信产生怀疑。事实上,过去亲绿人士卷入私德丑闻,也曾利用类似话术来转移焦点。这种策略仅能维系同温层的支持者,产生一种思维僵化的内卷模式,长期来看反让民进党的道德标准愈趋模糊,也逐渐削弱其政治号召力。

曾兴诚“丑闻门”事件不仅牵动个人的公信力,也让民进党的罢免行动陷入泥淖,当领衔者的私德出现严重瑕疵,当罢免运动的道德基础变得脆弱,当政治操作选择以阴谋论来掩饰丑闻,这场罢免行动的正当性恐怕已经岌岌可危。

民进党长期以“抗中保台”作为主要论述,但若连外遇等个人私德都能拿来当政治挡箭牌,是否代表其道德标准已荡然无存?曹兴诚的罢免领衔角色,如今恐怕已经成为赖当局最大的政治负担。在这场风暴中,真正受害的,或许不是曹兴诚,而是罢免运动的公信力,以及民进党自身的道德立场。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